当觉得自己是在爱孩子,怕孩子受苦时,想一想是真的对孩子好吗
如今每个家庭的孩子变少了,家庭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也比以前多了,孩子也有更多的机会去参加兴趣班。但是,在这些关爱下,很多孩子却在能力上出现了低能,而爱好上映照出反常,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甚至逆反心理的加剧,使家长无技可施,无可奈何,给老师的教育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希望孩子能够超人一等,能够听话,也尽力给予孩子最好的爱。但有的时候,家人给予的爱并不是孩子需要的或对孩子的成长有利的,有些时候家长是打着爱的幌子阻止了孩子正常健康的发展。
如今很多家庭中只有个孩子,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希望对这个孩子尽一份爱,很疼爱这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容易溺爱孩子,使得孩子更霸道、任性,要什么就给什么,难以承受挫折,容易因为学业压力而厌学。
当家中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父母全部的期望都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容易过度重视课外辅导,忽视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让孩子们只管安心学习,什么也不用做,忽略了孩子的生活能力的培养,心理上产生了叛逆,爱好上出现问题,生活能力上产生的退化,对人际关系上出现了淡泊,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社会。
另外,很多父母小的时候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受了一些苦。做父母后就不希望孩子受苦,就用钱来满足孩子,导致孩子认为金钱是万能,钱是很好挣的,而对学习出现了无所谓的态度,甚至产生了厌恶情绪。有的孩子甚至变得放荡无羁,小小年纪就有了“走出学校看世界,我也要去挣大钱”的过激的想法。
作为父母,我们会把我们认为最好的爱给孩子,但是,这种“好”可能只是我们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真的对孩子好。无论是过度的爱、过高的期望、过度的补偿,这都是一种“偏爱”而不是健全的爱,这种偏爱会导致孩子在一方面过度得到,而在其他方面有所缺失,从而成长为一个不健全的人。因此,当我们觉得自己是在爱孩子,害怕孩子受苦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这真的是对孩子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