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我快步崔永元的后尘,得抑郁症了

文 / 语文得天下
2018-06-03 00:07
刘震云:我快步崔永元的后尘,得抑郁症了

在电影圈有个共识:近些年中国电影剧本质量普遍不高,人们认为电影与小说结合在一起较好的是“二刘”:刘震云和刘恒,他们在圈里是有口皆碑的。刘震云作品如《手机》、《我叫刘跃进》;刘恒作品如《张思德》、《云水谣》等。在《手机》中,刘震云是原著、编剧和总制片人,在其中还饰演了一个角色。

刘震云,因崔永元炮轰处于舆论中心,这位中国当代有影响的作家,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他尝试着表达世界的新方法。他以自己的创作告诉人们,中国作家也应参与电影,文学和电影本来就是用两种语言做同一件事情。

刘震云:我快步崔永元的后尘,得抑郁症了

刘震云说,中国的作家书能卖到10万本以上的人,不会超过十个人。如果书卖不到1万本以上,靠什么生活?生活发生困难,他的信仰、理想、对文学的固守也不存在了。我和许多作者不同,我是自由作者,不是专业作家。专业作家有工资,在下没有。专业作家职业在世界上有两个国家存在:中国和朝鲜。一个鞋匠拿工资很荒唐,而作家拿工资却很正常。我参加文学界的会议我很烦躁,不是他们的义正辞严没道理,而是我离他们很远。要申张正义就要自食其力,别让纳税人养着。这很危险。

刘震云:我快步崔永元的后尘,得抑郁症了

刘震云说,我在影视界认识的导演也就局限于冯小刚和马俪文,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但和我合作的导演要有一个前提:大家交谈时有会心一笑。另外,我觉得导演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见识。小刚和俪文都是这样,他们却非常不同,他们一个是男的,一个是女的;一个爱说村东头的事,一个爱说村西头的事;一个爱撵狗,一个爱打鸡。

刘震云:我快步崔永元的后尘,得抑郁症了

我没有要替河南人正名,因为他们不用正名。我吃过河南人的亏,我不是吃亏在土壤和血液上,而是吃亏在说话上,他们不正经说话,我就是河南人,对此很有体会。两个河南人见面,她问我吃了吗,我会说:“您先吃。”而她到我家,我就会问:“又是吃过来的?又是不吸烟?又是不喝酒?”她会说:“吃过昨天的了,不吸差烟,不喝孬酒。”平常误会没什么,但有人突然和你翻脸就不好了,话在不同的气氛、场合、语境中就变味了。生活也会对你翻脸,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刘震云:我快步崔永元的后尘,得抑郁症了

刘震云说:《论语》我至今读了不下20遍,这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品,这些家长里短是第四种幽默,你想和孔子会心一笑真不容易,他是个有责任心的人,但真正读下去他是个刻薄的人。有人说我刻薄,那孔子就是我的老师。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意思被现代人误解了。体会一下,他本来在聊天,正和身边的人没话说,远方来了一个人,高兴地站起来,借机走了。他是个特别孤独的老头。他是山东人,山东人没这么幽默。我认为他的幽默是因为周游列国时去过很多次河南。

刘震云:我快步崔永元的后尘,得抑郁症了

对比《一地鸡毛》中的小林、《手机》中的严守一,刘震云说:首先他们都是人,而且是中国人,都生活于中国的氛围中,他们周边都是一些说不清的人。其次,他们遇到的麻烦大体上是相似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所在的作品探讨的方向不一样。写小林是要写人与生活的直接关系;写严守一是往形而上的方向走了走,写每一个人嘴对心的背叛,说对想的背叛,在写作和阅读中,你会发现这种背叛给生活带来的愉快的感觉;而写刘跃进是写他周围四五十人心与心之间的拧巴,是生活的理与理的拧巴,如果拧不回来,我就快成崔永元了,得抑郁症了,所以说,我的写作也是一种心理治疗。

刘震云:我快步崔永元的后尘,得抑郁症了

我写得最多的词叫“拧巴”,这个词是我从生活中学到的,它的同义词叫“别扭”。生活中最大的别扭是大家对别扭无能为力。这就出现很多笑话,一个严肃、庄严的事就成了笑话和喜剧。一天十件事有八件事在拧巴着你,这就改变了我的写作观。很多作家写作是因为生活打动了他或激怒了他,过去我也这样做过,但现在和过去不同,我是想把生活中拧巴了的理儿给拧巴回来,这不只为了写作,也是为了我自己。

如果不找一个途径校正一下我自己,我可能就步了崔永元的后尘,得抑郁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