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心理治疗的力量!抑郁症治疗为何要去专家化和去病化?

文 / 超心理学
2018-05-20 08:15

作者:周云骞,心理社工师,深大心理与社会学院研究生

致力于心理学读书公益和抑郁症患者自愈公益。

我将余生献给中国的心理社工、心理治疗事业。


每天学习心理学,一路相伴不孤单。最近一连发表了5篇关于变态心理学和人格障碍精神病的文章,确实让大家感到了压抑感!读完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睁眼闭眼都是心理疾病是吧?我是后现代心理治疗取向的心理社工师,我提倡去专家化,去病化,照道理来说不应该老是写精神病和心理障碍,应该多写积极健康的心灵鸡汤,多运用积极关怀和鼓励,相信人自身的潜能。是不是呢?可是,目前看来,还不成熟啊!因为社会对精神疾病者的偏见一直存在,病理化的原因还没有搞清楚!我写的关于抑郁症高危人群特征和激活知觉、情感官能治疗抑郁症的推论,也只是我一家之言!并没有科学实验的有利证明!但是我敢于创新质疑权威,就是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学习常规的心理治疗、精神病学知识,不是为了照本宣科,而是为了吸收和创新!啃书,是非常必要的。啃完晦涩难懂的心理学和精神病以后再用后现代的治疗理念去专家化,去病理化。既不迷信书本给自己贴标签,也不能自恃清高,否定一切专家。

我提倡的去专家化,就是让心理问题困扰者心里不迷信权威专家的言论,树立起自愈的理念。专家呢,也不把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的人当成患者来对待,而是作为陪伴者、建议者、监督者,更多运用人文的关怀,相信来访者的力量!作为心理工作者要普及、宣传心理学的知识,引导这些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个人和家庭通过自学心理学的知识,为自己诊断、自我心理治疗,真正意义上把治疗权还给案主。因为案主往往会隐瞒自己的病情,在医生面前撒谎或不透露私密细节,导致医生误诊。从这一点看,社会要多提供他们自己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机会,让他不再将自己视为医生眼中的病人,而是掌控自己命运的主人。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价值,避免被专家操纵。某种意义上说,案主自己才是最懂自己的人,他们有权通过学习成为自己的心理治疗师。

我们学习专家读过的书,啃心理治疗和精神病治疗的书籍,不是不再相信专家,不是让你不去医院治疗。而是因为医院真的患者太多了,让自己成为专家,可以在医生和护士照顾不周的时候,运用知识照顾自己。在医生出现误诊、开错药的时候,能及时发现、提醒、纠正医生的错误。而不是一错再错!有了知识的储备,在案主心里才真正“家里有粮,心中不慌”,才能真正不把自己当病人看待。这种积极乐观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充足的知识储备、充分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只有你不把自己当病人了,医生和社会才会对你刮目相看。

最后科普一下我经常和大家提到的大家都没怎么听说过的心理治疗的新名词,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了解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了解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之前,我们又必须了解什么叫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历史分期的概念,表示现代化的后期或资本主义发展的后期。有人认为,后现代社会是一个完全商品化了的、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是在60年代中叶建筑学中使用的。后来,艺术、文学、社会学领域也经常使用这一概念。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它也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与反思,对科学与文明的审视,对线型二分化认识论的置疑,对人生价值的重新估价。无论是从艺术观、文化历史观还是从哲学思想来看,后现代主义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从产业型向消费型过渡时期,人们面对现实与理想、信念与行为的矛盾。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既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又是后现代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直接渊源于社会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的继续。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代表了心理学的研究从行为观察、认知研究、精神分析、自我肯定向美学、伦理学、社会学领域的渗透和延伸,超个人主义心理观是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的核心。不难看出,无论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想,还是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想,都是一些界线不明、颇有争议的描述性概念。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产生既有影响心理学发展的外部因素,也有心理学发展的内部原因。面对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现代社会所造成的人类心灵的空虚、无根、焦虑、困惑、压抑等问题,寄望于以人的精神现象与行为机制为对象的心理学,为了给处于后现代境遇中的人们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摆脱现行的心理学知识无力解决人们现实生活问题和满足公众对心理学的期待之尴尬局面,适应社会的要求导致了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萌生与流转。

以上的定义来源于百度百科,每个学过后现代心理学的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后现代是温暖的,是人性化的,是挑战权威的,是不把有心理问题的人当病人的,是温和对每个人都保持谦卑和相信的,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不分好人坏人都一视同仁的,哪怕是杀人犯、自杀者、恋童者,等等社会认为病态无药可救的人,后现代主义心理学都能给予他们心灵的栖息地。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流派很多,都有一个突出特点,不和其他流派有很严重的对峙和对立,是包容的,接纳的,综合融通的。后现代主义心理学非常契合我的性格特点,我就是一个知识面比较宽,接纳包容,思绪飞扬,勇于创新,欣赏美好很少运用对错判断的人。

不幸患上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的朋友们,在社会歧视和隔离环境下卑微地活着,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把自己的病症全部告诉医生,害怕被歧视,导致了误诊误吃药物,往往效果不好就不再相信医生和医院了!不是医生和医院没有用,是你隐瞒了病情,导致了误诊!在医院那个人满为患的地方,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效率很低,医生为了多接待一些病人,往往就是5分钟咨询后就开药让给带回家吃,你想住院没有床位也是奢求!有责任感的医生会在你临走之前告诉你回家试着自己心理调适,多做运动散散心,有条件的配合心理咨询。不负责任的医生,巴不得你下周再来开药,想牢牢控制你,不会和你多讲如何做心理治疗。

后现代心理学,简单易学,没有高深的数据模型,没有统计学,没有实验。他不算是真正疗法,更像是一种哲学思维。每个能识字的人都能通过阅读书中的他人的故事来为自己疗伤。每一个字都透着关怀,每一句话都表达着发自内心的真挚相信。这是精神科医生很缺乏的一种思维,也是目前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咨询师非常缺少的技能。

后现代心理学主要方法——叙事心理治疗

叙事疗法作为后现代心理治疗手段,它为我们开启一扇窗,让我们能换个视角来审视我们的人生以及我们所经历过的重大事件。让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能看到自己的力量,看到自己虽不完美但却从未放弃的努力。

叙事心理治疗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为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在大陆叙事心理治疗的专家是北京林业大学的李明博士,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叙事疗法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在这个领域做了大量的引介、李明老师在图书馆科研和教学工作。出版国内第一部叙事疗法专著《叙事心理治疗导论》。多次往返于国际叙事疗法最前沿学术交流,被业内人士公认为"中国叙事疗法奠基人"。在中国台湾省有一位从事叙事疗法教学和研究的心理学家叫吴熙琄,是创始人麦克·怀特的唯一华人弟子,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婚姻与家族治疗博士,一直在美国从事家族治疗和叙事治疗的研究和实践。2005年回台定居,2006年便来到大陆讲学。多次举办叙事治疗的演讲及工作坊,在台湾和大陆都掀起学习叙事治疗的热潮,受到心理专业人士和心理咨询师的推崇。

叙事治疗大师:吴熙琄

我的使命

将来的我,不仅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社工师和社工督导,而且还想让自己成为掌握多种心理疗法尤其是掌握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尤其是熟练运用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中最著名的叙事疗法。将叙事疗法运用到危机干预、家庭治疗、问题儿童治疗、抑郁症案主在情绪稳定期的心理治疗等等。我的理想不是让大家仰视我,不是让自己成为专家,而是我自己先学会这些知识,再把这些知识经过我的大脑加工改造,配合我自己的故事,用最容易懂的语言输出给大家,让所有人都能学会这门心理治疗技术,在国内外的案例来看,叙事治疗对抑郁症、焦虑症、危机干预、多种人格障碍康复等领域都有不错的效果。

如果有一天,心理治疗就像我们天生就会吃饭一样,成为一种本能,追随我一起学习的朋友们都在我的帮助下通过自学彻底学会了这些知识,我就可以让自己彻底失业了,我失业就意味着我今生使命完成。我就可以背着我的吉他,带上我的相机、像李白那样写诗、唱歌、流浪,环游世界。哪一天我感觉快要走不动了,就把身上剩下的钱物都捐给善良贫苦的路人,让他帮我选一个偏僻的地方,别人找不到我的地方,替我挖个洞,在我死后将我就地埋进去。悄悄离开,就正如我悄悄地来。

那些怀念我的人,因为找不到我,就只能透过我用心灵敲击而成的文字,追溯这个带你心理学入门的怪人曾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痕迹。感怀我们相遇的美好,回忆我们相知的时光,惊叹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赋予我们的重生的力量和带你领略生命的意义。

——这段话写给30年后的周云骞,也给我可爱的朋友们!30年后再读这段话,你一定会因为今天和后现代心理学相遇而感动,也一定会被我今天说的话而感动。这段话送给30年后的自己,和30年后的你。希望30年后,我们都还在!希望这30年里,每一天都是叙事,每一天都有后现代心理学。有钱没钱我们都不抱怨,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我们都好好生活!好好吃饭,多喝水,多散步,多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因为,有叙事就有力量,有爱就有幸福。因为,治愈心理疾患最好的力量就是爱,人活一生也是为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