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因为自尊心低,躁郁因为他尊心也低!治愈要恰如其分!难哪!

文 / 超心理学
2018-05-15 14:34

作者:周云骞,心理社工,心理学院研究生,致力于心理学读书公益和抑郁公益。

我将余生献给中国的心理社工、心理治疗事业。

我愿嘤鸣以求友,赠书、诊断、建议都不收费,但为了防止被人卸磨杀驴,我暂只为两类人提供个别服务:

1、为我近三天的文章收藏、点赞、评论并且能讲出我的心理治疗理念的人。

2、残疾人、军人、最低生活保障人群、因病致贫人群。

如果所有的心理社工师心系慈善却无法养活自己而无奈退出,只剩心理教练和心理创业者的一言堂,那么原本抑郁不堪的你离被骗到重度抑郁就不远了!

本人是从小白到达人3年学完心理学本科到研究生全部课程的第二部分《心理学的故事》中的内容。

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 自尊心。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昨天的文章我们谈到了“自信”,今天我分享的心理学故事是比“自信”更高一个等级的“自尊”和“他尊”。这篇文章里我得出了心理学书上没有的,是我一个自己总结出来的结论:

自尊心过高——愤怒、躁狂。

自尊心过低——自卑、抑郁、恐惧。

他尊心过高——阿谀奉承,完全利他主义,焦虑(妈妈型)。

他尊心过低——敌意、侵犯、报复、躁郁与反社会。

我所遇到的抑郁症、焦虑症患者有共同的特征:

轻度抑郁焦虑的:普遍自尊心过低,他尊心过高即过分利他主义。

重度抑郁焦虑和躁狂和分裂人格障碍的:自尊心过高、他尊心过低。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 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3个月没下雨,田地干裂,庄稼全死了,穷人 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要被饿死了。可是富人家里的粮仓堆得满满的,他们照旧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个富人名叫黔敖,看着穷人一个个俄得东倒西歪,他反而幸灾乐祸。他想拿出点粮食给灾民们吃,但又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窝窝头摆在路边, 施舍给过往的饥民们。每当过来一个饥民,黔敖便丟过去一个窝窝头,并且傲慢地 叫着:“叫花子,给你吃吧!”有时候,过来一群人,黔敖便丢出去好几个窝头让 饥民们互相争抢,黔敖在一旁嘲笑地看着他们,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 的活菩萨。

这时,有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过来,只见他满头乱蓬蓬的头发,衣衫襤褛, 将一双破烂不堪的鞋子用草绳绑在脚上,他一边用破旧的衣袖遮住面孔,一边摇摇 晃晃地迈着步,由于几天没吃东西了,他已经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走起路来有些 东倒西歪。黔敖看见这个饥民的模样,便特意拿了两个窝窝头,还盛了一碗汤,对 着这个饥民大声吆喝着:“喂,过来吃!”饥民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他。黔熬又 叫道:“喂,听到没有?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突然精神振作起来,瞪大双眼看 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最后那个 人饥俄而死。

古往今来,有许多自尊自强的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高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们都没有因一时的困窘而忘了自己的尊严。

自尊即自我尊重。在心理学上,自尊感可以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主观感觉,可以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较高,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别人尊重,也较能够接受个人不足之处。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等,这些因素都与个体的外在环境有关。自尊的心理品质, 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要培养正确的自尊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寻找个人自尊的支点,即自己突出的优点和长处;

二、要有正确的方向,即培养个人的自尊,并懂得把个人的自尊上升为集体、国家的自尊。

自尊和自信的关系

自尊是自己的尊严,自信是自己做事的信心。两者关系是:有了自信你做事才有信心,那么成功的几率就会很大,你事情做成功了,当然别人就会服你,尊重你,得到身边人的表扬和肯定,你在人群中找到位置,从而形成你的自尊。也就是说,自信应该算是自尊的基础。但是如果你整天在乎你的自尊、面子,连个事情做不成甚至不屑做,谁会尊重你?就拿心理咨询师来说,如果你挂着一连串的头衔,吹嘘为明星和社会名流做过私人心理顾问,不为老百姓做事。你能指望大家尊敬你?头衔只能代表你有一定能力,你有做这件事的自信,不代表你的自尊心就强。自尊心是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对自我的主观感觉。因为一旦过分在乎面子,就会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失去权威,此刻你的主观感觉和环境是不协调的,是因为成就感过高,安全感较低的不协调状态。可见,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三者要协调同步才算高自尊。我是持有后现代心理治疗学派,反对权威操纵,提倡去专家化,把治疗权还给当事人。这就是为了降低专家的自尊,提高求助者的自尊。

他尊感是什么?

和自尊相对应的还有一个词,叫“他尊”。是个体对他人形象的主观感觉,也可以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

他尊感我个人认为比“自尊”更难!因为人是自私的,这一点和低等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他尊”是高等动物才具有的。更有点表现出“利他”主义。这有点后现代心理治疗的意味。肯定别人的能力,甚至为别人会牺牲自己。这是一般低等动物是没有的。他尊的实现可以促进社会安定,避免暴力和社会冲突。心理学实验也证明了,用尊重的态度对待囚犯,可以减少囚犯释放后的再犯罪的概率。还有许多反社会人格的人,许多躁狂抑郁症患者,他们之所以患病,也和他曾经不被他人尊重和被他人虐待有关,这种伤害发生的时间越早,越表现出不可修复性。

心理健康的人他尊感也是比较高,他们认为他人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感到他人值得自己尊重,也较能够接受他人不足之处。形成他尊感的要素有不安全感、孤独感、低成就感等,这些因素也和个体的外在环境有关。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我的这个关于“他尊”的观点,在心理学书上没有的,是我自己推导出来的。具有他尊的人,往往自己的性格是具有同理心的,同理心是做心理咨询师非常重要的品质。他尊感较好的人,心性比较温和,喜欢和同样比较温和的人在一起,避免被孤立,渴望被同类认可而获得成就的。但是一味他尊,就会表现出较低的自尊,比如像和珅那样的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和珅就是高他尊导致的低自尊的表现。可见,自尊和他尊就像是一对跷跷板,两者要平衡,不可偏废,才能真正获得心理健康。

总结一下:

自尊心过高——玻璃心,抱怨、埋怨、愤怒、躁狂。

自尊心过低——受虐、自卑、逆来顺受,抑郁、焦虑、恐惧。

他尊心过高——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完全利他主义。

他尊心过低——暴力、敌意、侵犯、报复被报复、孤立、反社会反人类。

我所遇到的抑郁症、焦虑症患者有共同的特征:

轻度抑郁焦虑的:普遍自尊心过低,他尊心过高即过分利他主义。

重度抑郁焦虑和躁狂和分裂人格障碍的:自尊心过高、他尊心过低。

治愈要两者的发展恰如其分!难哪!因为大脑不可逆,生产出新的神经元,需要时间,不是那么容易的!

今天起床比较早,6点不到就被蚊子咬醒了。才睡了4个小时,起来后就写了这篇文章。即使是成熟的素材,对于我这个完美主义者,我也是写了3个半小时。我知道关注我的人里面,除了心理疾病患者和家属、在校大学生以外,还有不少是我不是很喜欢的“INTJ心理教练”和“ENTJ心理创业者”,没有接受心理学3年以上教育就现学现卖想靠心理咨询吃饭的人、还有自媒体文章剽窃者。他们都很善于学习,很聪明,擅于利用各种资源,知道融汇贯通,他们不轻易给别人点赞评论,尤其是同行,他们就像一只猎鹰,静静注视着目标,自私地攫取他想要的东西。我想对你们说:

“别不好意思,无所谓的,你们要自信一点,发展出“高自尊”和“高他尊”。我能海纳百川,自然容得下你!”

1、想转我文章到自己自媒体里的朋友,不用偷偷摸摸,只要你有勇气在留言里告诉我一声,文章要转到哪个平台,我绝不追究。

2、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大学老师和教授,不管你比我厉害还是刚入门,当你们读到我的有用的观点,不要不好意思,希望你能表现出高他尊品质,给我一个赞。我是社工,不算真正同行,即使是同行也别成冤家呀。学心理的人,要多接纳和包容,也要多交流。

3、渴望我帮助你或你孩子的朋友们,也请你发展他尊品质,多替我想一想,我帮助了你,你却聊完把我删除?只因为你害怕别人知道你做了心理咨询,如果这样那干脆就别找我。你这样自私,一心只想蹭免费资源的人,家里是不会缺钱的,你就花几百块钱,在三甲医院直接挂心理科或精神科,回来路上把病历销毁就可以了!

今日推荐书籍《恰如其分的自尊》,《认知行为疗法》

因为提升自尊心和他尊心,是一个人从内到位的修炼,从认知到行为,从行为到习惯,对于成年人,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时间去改变,对于重度抑郁症、躁郁症患者,可能需要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