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7年病史焦虑症患者的忠告:行动=焦虑好转,空想=焦虑恶化

文 / 勇敢微笑看世界
2018-05-05 12:13

七年前的我,是一个凡事喜欢钻空子,图安逸,面对困难容易打退堂鼓,除了自己耍乐,对身旁的人缺乏行动上的关心的人。平时工作要出差远一点,就不想去,休息时喜欢宅在家打游戏,看电影,我的老父老母在家操劳,我在一旁窝着心安理得。

关于那时的焦虑,有的各种症状我基本都有,一天少说也要小发作10来次,大发作一两次,伴随持续的广泛性焦虑和强迫,有好多次,我正在外面时惊恐发作,叫救护车送医院急救,结果当然屁事没有。那段时间,我一直在考虑辞掉工作的事情。可是优柔寡断的性格让我下不了决心。

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只要一开展工作项目,整个人就会非常紧张,压力较大。上级不断给我各种任务,同样是性格使然,我从不敢直接拒接这些任务,虽然有的任务可以用简单轻松的方式来处理,但大部分任务是不行的。(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这些繁忙的工作,我早就万劫不复了。)

就在极度痛苦的那段时间,我迎来了改变的契机。

其实之前焦虑症的书也看过不少了,我也知道要接受自己的焦虑,但是理解归理解,要真正获得这种明悟,没有实际体验是不行的。我那时一天就捧着书在家躺着,想象自己应该怎么来应对焦虑发作,应该怎样树立以事实为依据的世界观。(根据我的实际经历,我现在的体会是,像这种一味的空想没有任何意义,甚至有负面效果。当然,从书中获得方法是必须的,但不能只是空想。)

一次,我自己一个人开车去一个偏远的地方(很多人估计根本不敢这么做,我也是被逼的,没外人逼你,你也可以自己逼自己,当然前提是你得有实际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只为了完成某种练习才这样做。对于很多宅在家里的人来说,积极参与身边的人事就能获得这种实际的需要。)高速路上,我突然惊恐发作,我第一反应是要靠边停车,但是右边路上全是大货车,我一个新手,根本不敢这么做,后面的车见我减速,不停地鸣笛催我,我从来都是一个不愿去得罪人,怕给别人带来麻烦的人,我被逼得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开。无形中,我对“忍受痛苦,做该做的事”,有了实际的体验。

后来也有一次,我和不少同事在一位领导家做客,我正在负责给大家拍照,这时惊恐发作,喘不过气来,我憋得满脸通红,同时我生起了要一巴掌朝这个领导扇过去的强迫观念,我第一反应是要去医院,要求救。

但是最终我没有这么做,“听天由命吧,要是我在这里死了,至少是因公殉职,大家不会瞧不起我。”我想了想,颤抖着重新拿起相机,忍着剧烈的痛苦,继续为大家拍照。中途我也有几次感觉自己要晕倒,要疯了,不过半个多小时过后,我好转了。

通过几次类似的事件,我感到,自己感觉没什么变化,还是那么的痛苦,但我又的确有了实际的变化。我客观上体会到,痛苦还是存在,或许更加强烈了,但它不能够影响到我,我可以跟焦虑症“各忙各的”。

从此以后,我开始积极地生活和工作,当然,我当时思想上还是非常抗拒这种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的,至于为什么会抗拒,我想大家都有体会。但是人有时就要逼一下,客观上有事需要你去做,那不是所谓的抗焦虑练习,而是一种生活本身给你要求,你可以一边在思想上逃避它,一边在现实中迎接它。现实不以思想为转移,思想却会被现实的强大的力量改变。

或者换个思路,如果什么都不能做,只能闲着,客观上跟一团空气有什么区别?或许这团空气会说话,会写点微博什么的,那又如何?有一个典故可以跟大家分享:有个焦虑病人,去找一位心理学大师看病,他说:我不想过那些所谓积极健康的生活,我只想治好自己的病,安心的过日子。心理学大师告诉他:治病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积极健康生活,安心只是积极健康生活下的一种心情,如果你不想这样,那么治病也就没有意义了。

只有健康生活,才有健康心理,这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硬道理。

后来,在家里时,我会时常关注父母在做什么,然后帮助他们。一开始我设了闹铃,提醒自己要去买菜、做饭,我在洗衣机上写着:自己的衣服换下来后,必须到父母的房间搜集他们的脏衣服一起洗。后来,当这些成为一种习惯时,我取消了闹铃和提醒。

在如今的工作和生活中,不管什么焦虑,或者其他的痛苦,我都只能忍耐。一次,我正在一边忍受痛苦一边吃饭,母亲念叨我炒的菜咸的不得了。她说:“好难吃,你又做不来这些。”

我告诉她:没办法,你要吃一辈子了。

许多人都想,要是我不再焦虑,我就可以开始好好工作和生活了。这是不对的,痛苦永存,快乐常享,没有人能够不再焦虑,不管是常人还是焦虑患者,都只能做一件事情,就是理所当然地忍受和接受痛苦。但这种体验,必须从工作和生活行动中去获得。

当你开始积极工作和生活,就意味着你开始好转。当你继续沉溺退缩,整日居于一隅空想,设想自己要怎么树立良好心态,你就越发不可自拔。这就是“心动不如行动”的真意。

现在的我,不说完全改观,但还是有很大改善。最后我想,我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病情没有恶化到无法收拾,得感谢我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工作。

关注公众号:“朝花很惜时”,我们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扶持。记住,孤单的路你不该独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