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十年家庭教育的反思
孩子在我们的期待中哇哇降生,每一对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不能把自己毕生的经验与学识,一股脑的倒给孩子。可是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尊严,所以家庭教育中的矛盾不可避免,家长和孩子一样,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成长,一起创造更好的亲子关系,取得更好的家庭教育成果。
我们家的大孩子马上11岁了,非常爱阅读、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在班上被公推为小学霸、有一帮要好的小伙伴、为人善良、有一定的责任心……缺点也不少,比如不爱写作业、写作业的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太端正、性格比较懦弱、自控力比较差……小宝贝一岁半,目前也看不出什么方向,我们都喜欢叫他小傻乐,是个聪明开心的小家伙。想起自己从那个懵懂不知该如何给孩子喂奶换尿布的妈妈,到今天成长为一个可以独自轻松带二胎,愿意不断反思,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麻麻,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自知。自从有了二胎,常常深深地感到对老大的愧疚,毕竟我的这些经验都是和老大在不断的磨合中成长积累起来的,老二才能坐享现在这样可亲可敬的妈妈(此处要捂脸)、我想有些经验还是非常值得分享的。
首先对孩子来说,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非常重要。
墨子曾说: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当我和爸爸发生争吵,孩子脸上一副惊恐无助、惶惶不安的样子,刚开始会要求我们不许争吵,而且非常担心我们离婚,当我们不断冷战时,孩子逐渐变得冷漠,一副我管不了我也不想管的神情,对孩子带来的这些伤害,都曾深深刺痛了我的心。现在我们决定即使我们大人之间有矛盾,也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爆发,给孩子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以期能让孩子感觉放松、安全、温暖、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学会爱与被爱。
其次一定要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实践,更要允许孩子犯错。
在我们家老大小的时候,我老是这不让他动,那不让他碰,怕他磕了碰了。他想摘菜,怕他弄脏了小手、想洗东西,怕他打湿了衣服、想切菜,怕他弄伤了自己;出门玩,孩子小手刚搭到健身器材,我就在边上提醒小心夹手小心跌落……这些都直接导致了他现在动手能力较弱,面对新事物缺乏探索信心。当他好容易想尝试的时候,又害怕做不好被责备,担心出错被取笑,也是因为小时候实践少,一错就被说教的结果。我现在记忆尤深的是在他三岁上小班的时候,虽然学校压根不要求写字,甚至反对写字,但他突然就对握笔写字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兴致勃勃地写出了数字的反写字时,我不停的给他纠正,无法改变他就冲他发了火,甚至摔了他手上的笔……后来自己学习后通过反思,才知道原来这个时期的孩子眼里成像的事物是有这个特点的,至今孩子抗拒提笔写作业,不知道是不是和那个时候给他的心理阴影有关,悔不当初啊……
当然如果孩子真的犯了错,是关于思想道德、纪律规则的,那还是必须要给孩子纠正的,当然我个人比较赞同明代好文章的爱子七不责: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最后最最最重要的,我们养育孩子一定要有慢养的心态。
养育孩子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轻易给孩子胡乱贴各种标签。上周末我带小家伙去儿童乐园玩,碰到一个两岁半的宝宝,他的妈妈一直站在边上对宝宝指手画脚,一会要求宝宝上去蹦蹦床跳,一会要求他下来玩滑滑梯,一会又喊他过来玩球,不顾宝宝自己意愿,搞得宝宝全然不知道自己该干嘛,就在边上走来走去,什么都没玩好,当他妈妈看到比他小一岁的宝宝在蹦床上跳的哈哈大笑时,更说宝宝你看,弟弟都会玩,你看你多笨啊,什么都不会…… 对于一两岁的宝宝只要平时能听懂大人的一些指令,并做出相关的反应,孩子的智力就没有问题,家长要做的就是给予足够的关爱、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安全范围内保护好宝宝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尊重孩子的性格和生理特点就好,最忌和别家孩子一比,就给宝宝贴上胆小、怕生、笨等的标签、表现出对宝宝的失望和不耐烦。你想你的孩子你自己都觉得他一无是处,你还指望他自己和别人怎么赞赏他呢?
最后,我想引用一篇文章来结尾,来自台湾作家张文亮写的文章《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 “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
为什么上帝要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 唉!也许上帝去抓蜗牛了!”
好吧!松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 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
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
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