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笔记

文 / 智慧密钥
2018-04-17 09:05

《心理学导论》笔记​ 1.心理学——psychology,是由两个古希腊文字“psyche”和“logos”组成,“psyche”代表“心灵”、“灵魂”、“logos”代表“讲述”或“解说”,因此组合在一起就是“对心灵或灵魂的解读”。

2.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首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关键成分:科学、行为、个体和心理。

①科学性要求心理学工作者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收集证据以获得准确的结论。

②行为(behavior)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也常常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可观察的行为。

③心理学分析的对象往往是一个个体,比如一个新生儿,一名十几岁的运动员,一个大学一年级新生,一个中年男士,或是一位家庭不幸的承受生活压力的妇女。

④心理过程是心理学探索的最重要的方面,研究者们已经设计了很多精巧的方法来研究心理事件和过程,以揭示这些隐秘的体验,如新手与专家在下象棋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思考过程,导致不同的输赢结局。

4.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从理论上探讨了灵魂的实质、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灵魂的种类与功能的问题,他的《论灵魂》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5.笛卡尔(1596—1650)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也是近代欧洲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之一。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尺度。提出了“动物是机器”的著名论断,把人和动物看成一部自动机械。认为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同时存在,由物质构成的实体和精神构成的实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认为人的观念是先天存在大脑之中的。认为情绪不是心灵的主动状态和功能,必须由外部刺激物来激发。

6.洛克(1632—1704)是英国唯物论哲学家、政治家,英国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坚持经验是人的心理和一切知识的来源,提出了“白板说”,即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一切知识观念都来自后天获得的感觉经验。洛克认为经验有两种:外部经验(感觉)和内部经验(反省)。

7.联想主义的创始人为哈特莱,主要代表有詹姆士·缪勒、约翰·缪勒、培因等。他们把联想看做全部心理活动的解释原则。人的一切复杂的观念是由简单观念借助联想而形成的。

8.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产生于1879年,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Titchener,1867—1927)。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分析心理经验的结构,寻找心理的元素。构造主义认为心理的基本元素主要有感觉、意象和激情。感觉是直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法,即要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需要依靠人们对自己经验的观察与描述。

9.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James,1842—1910),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杜威(Deway,1859—1952)和安吉尔(Angell,1869—1949)。机能主义也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但机能主义反对把意识看做个别元素的简单集合,而是把意识看成是不断流动的,是与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即反对仅仅分析意识的内容,主张研究意识的机能和功用。在他们看来,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10.行为主义学派是心理学历史上一个有着非常重要影响的心理学流派。美国心理学家华生(Waston,1878—1958)在1913年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所看的心理学》一文,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行为主义者认为:(1)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这种不可捉摸、不可靠近的东西,而应该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像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行为。反对内省的研究方法,主张观察法、实验法和测量法。认为只有从可观察的刺激、反应方面去进行研究,心理学才能成为像物理、化学那样严格的科学。(2)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心理学研究行为目的在于寻找刺激和反应(S—R)之间的关系,以便根据刺激预测反应,由感觉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11.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惠特海墨(Max Wertheimer,1880—1943)、柯勒(Wolfgang Kohler,1887—1967)和考夫卡(Kurt Koffka,1886—1941)。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音译,意思是“完形、整体”的意思。格式塔学派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整体不能分解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到现在仍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宝贵财富。

12.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创立的。是以治疗精神病的医学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而形成的心理学理论。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的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患者压抑的精神得以合理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主要包括:(1)无意识学说。人的心理就像一座冰山,意识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内容深藏在水面下,这就是无意识,也称为潜意识。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巨大的影响,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2)人格结构和人格发展阶段说。人格学说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核心部分。他认为人格是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分别按照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道德原则指导、调节人的行为。这三者平衡人就正常,三者失调就会导致神经症。弗洛伊德又按照力比多的发展变化,把人格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五个阶段。(3)性欲论。弗洛伊德是一个泛性论者,即人的一切动机都是由性驱动的,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

13.心理学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它对人类生活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主要研究领域: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军事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

14.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方法论:①发现问题和提出假设。②验证假设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相关法、实验法。

15.神经系统是人体利用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进行交流的环路,是产生心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是由上亿个相互联结的细胞组成的,这些神经细胞在神经网路中彼此联系。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是由一系列的神经细胞活动来实现的。神经细胞也称为神经元(neuron)。由三个部分组成:树突,它的主要作用是从其他神经元那里接受信息;轴突,负责把细胞体发出的信息传导至其他神经元;突触,它连接着其他神经元的树突和细胞体,使得信息传递下去。按照神经元所在的脑和身体的不同部位和功能,可分为三种: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16.引起机体细胞和组织活动状态改变的任何环境因素均称为刺激。由刺激引起机体活动状态改变则称为反应,如手碰到灼热的物体缩回。一定的刺激作用于机体时,在神经纤维上能产生一种快速、可传导的电变化,当这种变化传至肌肉时会引起肌肉收缩。这种快速、可传导的生物电变化,被形象地称为冲动。因外界刺激而引起机体内产生的冲动的反应称为兴奋。

17.人体的整个神经系统中,按其不同部位和功能,分为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两大系统。

18.一般情况下,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语言、意识、概念、分析、计算等功能;而右脑主要负责音乐、绘画、几何—空间等功能。

19.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称为反射。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活动来传递信息和调节身体的生理活动,使机体处在一个动态调节并保持平衡的状态。反射弧是反射的基础,机体的任何活动都是通过反射弧来实现的。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是感受内外环境刺激的结构,它可将作用于机体的刺激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与外周的感受器相连,将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中枢,负责对传入的刺激进行整合和分析,并决定将作出什么样的反应;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整合后的信息传出;效应器,发生应答反应的器官,如肌肉和腺体等组织。

20.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第二大信息交流系统,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是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实现的。由许多的内分泌腺所组成,它的分泌物由腺体细胞直接渗入血液和淋巴,来影响有机体内其他细胞的功能。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称为激素(hormone)。对机体的调节作用缓慢而持久,它对个体成长发育、生理平衡,保持机体与环境的协调统一起着重要作用。重要的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

21.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要经历固定的四个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的孩子对世界的理解基于触摸、吸吮、拒绝、摇头和操控物体。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语言的使用。儿童逐渐使用内部表征系统来描述人、事件和情感,能使用符号来做象征性的游戏,比如把一本书当做小汽车在地板上推着玩耍。掌握了守恒原则(数量与物体的物理特性和位置毫无关系)意味着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2岁)的开始,儿童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克服前运算阶段的自我中心。形式运算思维出现在青少年的初期——11岁、12岁,以抽象逻辑思维和对原则的演绎推理为特征。此阶段的儿童能掌握一种抽象、形式和逻辑的新思维。不需要再依靠实物,可以用逻辑思维去解决问题。

2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器官,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和全貌。感觉是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Moates,1980)。觉察(detection)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分辨(discrimination)是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属性区别开来;确认(identification)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

23.意识是作为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心理学中将其看做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应形式。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24.个体在生命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都接受到大量的内部和外部的刺激,人的感觉器官和认知加工活动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们总是有选择性地接收内外部的刺激,对这部分的刺激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意识的这种属性就是注意,它使得意识处于一种比较清晰、比较紧张的状态。

25.记忆(memory)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对事物获得印象就像是有棱角的硬物放在蜡版上所留下的印记一样。记忆与感知觉不同,感知觉是人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认知,相当于信息的输入,而记忆是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26.智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具有多种属性,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它看做是人的一般综合性的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智力是由一个个特殊因素组成的,其最基本的因素是:语言理解、词汇流畅、数字能力、空间联系、记忆、推理以及知觉速度。智力由九种独立成分或模块构成,分别是:语言智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智力;数理智力,包括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能力;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社交智力,包括与人交往和睦相处的能力;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自然智力,包括认识自然环境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存在智力,包括对于生、死、美、爱等重大问题进行探求的能力。

27.人格(personality)是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有时候我们也称这个概念为个性。人格由每个人所具有的才智、态度、感情、价值观、行为倾向等综合的产物,是一个人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的特有的稳定的模式,一个人过去是怎样,现在怎样,将来怎样,这样的一贯性是由其人格所决定的。人格存在于个体内部,并不等同于那些外部行为,我们可以根据某人的行为推断他的人格,但是行为并不总是和人格保持一致。行为只是为人格提供间接证据。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天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环境、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人格常常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们经常会使用人格特征来解释某人的言行及事件的原因。面对同样的生命中的挑战,有的人发奋图强,有的人怯懦退缩,当人格具有功能性时,表现为健康而有力,支配着一个人的生活与成败;而当人格功能失调时,就会表现出软弱、无力、失控,甚至变态。人格结构系统一般包括需要、动机、认知方式、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等成分。其中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是人格中最活跃的成分,是人格中积极性的源泉,决定人们对认知对象的趋向和选择。认知方式是体现在认知加工过程中的差异,气质是体现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上的差异,性格是体现在社会道德评价方面的差异,自我调控是各自成分协调一致的统合机构。

28.学习是动物和人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聪明才智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学、思、习、行的总称。有效的复习时间最好做如下安排: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的5~10分钟,将要点加以背诵,或者阅读后尽快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所学的内容。第二次复习,学习当天的晚些时候或学习结束后的第二天,重读有关内容,将要点以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第三次复习,一星期后。第四次复习,一个月后。第五次复习,半年后。

29.动机是一个概念性的术语,是对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的概括。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Pintrich&Schunk,1996)。也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通过分析行为背后的动机,我们能更好地解释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当人们处在相同的情景时,行为却往往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源于人们能力的不同,更有可能是由于动机的不同引起的。同样是上学读书,动机强烈的人会十分好学,而动机不强的人则会应付了事。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事情上的动机不同,所作所为也可能大相径庭。动机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每个人行为之间的差异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中行为差异的原因。动机的产生会受到内外因素——即个体的内在需要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从而趋向于特定的目标。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外部刺激也是引起动机的一个原因,凡是能引起动机行为的外部刺激,均称为诱因。

30.情绪(emotion)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包括主观体验、外显行为、生理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首先,认知是指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其次,在我们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内心会产生某种主观体验,它是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例如喜、怒、哀、惧等。例如,某人曾被狗咬过,那么他可能认为狗是危险的;因此当他见到狗的时候,伴随着头脑中对狗的认识,他可能会产生害怕、恐惧等负性的主观体验。第三,当我们体验到不同的情绪感受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生理唤醒。如学生考试焦虑的时候,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加速、胃肠不适、多汗尿频、头痛等,严重的甚至晕厥。第四,情绪总是伴随着相应的表情与体态语言,表现出外显行为。我们高兴的时候会有笑的表情,甚至手舞足蹈。除此之外,需要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当客观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时,我们往往产生积极的情绪,如幸福、快乐、开心、愉悦等;反之则出现消极的情绪,如烦躁、郁闷、焦虑、恐惧等。情绪是一种包括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在行为成分的,以需要为基础的复杂心理过程。

31.压力是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境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应激状态,包括压力刺激、对威胁的知觉的评价和压力反应三种主要成分。压力刺激也叫应激刺激,或应激源、压力源,指对有机体形成威胁并引起有机体产生变化的各种内在及外在的影响因素,例如痛苦、疾病、内疚感、自然灾难,等等。压力反应指有机体对应激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变化,包括生理的、行为的、情绪的以及认知上的改变。例如考试时的晕厥,路遇歹徒与其搏斗,等等。但是我们发现人们常常根据对威胁的知觉评价来做出反应,这是遇到相同的应激刺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的重要原因。

32.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良好的状态。现代科学家越来越看重这样一种观点,即人的思想、情感、行为和健康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生活方式、人格因素、行为特征、社会压力等致病因素正是健康心理学家们研究的领域。

33.社会认知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的外在特征,推测和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过程。社会认知的过程,是依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社会认知还必须依赖认知者的思维活动,包括某种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类与归纳。例如,个人对于他人在许多场合下的行为做了相同的推断以后,就有可能把一些相对稳定的印象归结到该人的身上,推断他以后在相似的情境中,将会产生过去那样的行为方式。人们就是通过社会认知来推断他人的行为的。

34.个体对他人的一般印象是在很有限的信息资料基础上形成的,个体都愿意估计他人的智力、年龄、经历背景、宗教、文化水平、城市、热情,等等,并进一步表示自己对他的态度——喜欢或厌恶。根据三个基本的维度进行评估,即评价(如好—坏)、力度(如强—弱)和活动向度(如主动—被动)。其中,评价维度在印象形成中最重要,一旦人们对他人或物的判断在这个维度上确定了,其他两个维度作用就不大了。

35.所谓态度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人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会对他人及各种社会事物产生认知活动,而且会在认知的基础上对人和各种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态度会影响人如何去对待事物,并左右着人如何去行动和取得何种社会效果。因此,凡是在人际交往、相互制约与需要彼此控制的场合人们都很重视对方的态度,以预见其后续的行为。态度表现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媒体,也往往是社会行为的先导。态度只要表现于外,就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和多方面的信息,它是预测行为的一种标志。态度是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部分组成。

36.人在帮助别人或为社会尽义务时,会有一种满足感,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

37.心理异常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是生理、心理、社会诸种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结果。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

38.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心理治疗是针对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一位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以慎重细虑的态度与来访者建立起一种业务性的联系,用以消除、矫正或缓和现有的症状,调解异常行为方式,促进积极的人格成长和发展。其一,治疗是一个过程;其二,重视治疗者与来访者的关系;其三,治疗者需要运用有关的心理治疗理论对来访者进行帮助;其四,目的是消除或缓解来访者存在的问题或心理障碍,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