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现代人说健康早已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了。健康是什么?联合国卫生组织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指身体、心理和包括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全状态。也就是说,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二者缺一不可。那么今天就带大家详细的了解一下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他的衡量标准。
《三国演义》中有两个小故事:
诸葛亮三气周瑜
周瑜本身一个血气方刚、机制超群的人,但气量狭小、难于容人。诸葛亮抓住了他的这个心理特点,巧设计谋,三气周瑜断送了他风华正茂的生命!
张飞吓死夏侯杰
刘备兵败,赵云怀抱幼儿突出重围,到长坂桥由张飞接应。张飞手执长矛,对着追赶来的百万曹兵大吼一声:“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喊声未已,曹军夏侯杰吓得肝胆俱裂死于马下。
这两个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段都形象的说明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不容忽视。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表现在认知正常、情感协调、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暂无统一的测量标准。不同的人会提出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群体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心理学界认为,完全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人是不存在的,但心理健康却永远是人们努力的方向。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综上所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善于学习,具有正确、现实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在群体之中都怡然自得。
儿童心理健康
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留守儿童越来与多,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应该得到更多的普及。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的生活环境以及家长的引导是密切相关的,每一位父母都应当正确引导、教育自己的孩子,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气氛,使其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健康成长。
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1)智力发育正常。即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
(2)稳定的情绪。尽管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但不会持续长久。
(3)能正确认识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
(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理解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友善、宽容地与人相处。
(5)稳定、协调的个性。能对自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
(6)热爱生活。能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大学生心理健康
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大学生行为偏差的个案不断增多,大学生出问题的各类报道也频频见诸各类媒体。一个个悲剧折射出种种问题等待我们去思考、去分析。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大学生心理健康应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
(3)意志健全。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4)人格完整。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
(5)自我评价正确。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6)人际关系和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7)社会适应正常。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因而应具有与其年龄与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老年人心理健康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大多是养生保健, 饮食营养、体育锻炼等,很少有人重视心理健康。老年人大多面对衰老和疾病的问题容易产生老化情绪,老化情绪会严重干扰和损害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防病能力,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及其他各系统的功能,从而加速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2)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
(8)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宣泄。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兴趣与爱好。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
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拥有健康的人生。
看了这些,你对心理健康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呢?心理健康你达标了吗?
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保持积极客观的心态。心理健康能让人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努力向上,人生会充满幸福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