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曾受过“嘲笑”的苦?欠孩子的心理健康课是时候补上了

文 / 小麦的教育笔记
2018-04-10 16:06

孩子可曾受过“嘲笑”的苦?欠孩子的心理健康课是时候补上了

相信最近大家都看到了有关20年前北大女生高岩自杀的新闻。一个花样少女,因不堪侮辱而凋零,让人痛心不已。看到高岩父母如今白发苍苍,晚景凄凉,我们本不忍心也不该再评论什么。但又觉得是时候呼吁更多的家长觉醒,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了。

在这件事情里,某些人固然可恨,我们这里不予评论。但如果当初父母能尽早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告诉孩子错的人不是她,帮助孩子学会反击和保护自己,那结局会不会不同?

一篇相关的报道里是这样说的:

高岩曾对母亲说,自己活着像行尸走肉,没意思。但她那时没有向母亲更多透露痛苦的来源,母亲只好安慰她,「我说怎么没意思啊,你的理想都实现了,你现在多顺啊,你干吗这么想啊?」高岩不语。

周树铭告诉记者,高岩不常向他们提起自己不开心的事,而他们便也不再问,「怕给她增加,学校就给她那么大压力了,我们再给她压力,孩子就没有出路了。」

同学李悠悠一直为当年感到悔恨,她悔恨于自己当初的局限,未经世事,没谈过恋爱,对男性也没有更多了解,更不知如何宽慰自己的好友。

认为孩子说出来反而会增加压力?这会是多少父母的误区?孩子选择诉诸于朋友,而涉世未深的同龄人又能给她多少合理建议?

我们看得到身体的成长,学习的进步,心理健康这样重要却“隐形”的方面,却被多少人忽视了。又或者,我们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却不知该如何去做?

最近,我在研读一些临床儿童心理医生、儿童社交领域专家的书籍,里面涉及到一些有关帮孩子如何面对嘲笑的案例和话题。“嘲笑”与高岩事件看起来程度和本质似乎不太相同,但其实也已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自我价值认定问题。于是我根据读书笔记,总结了今天的文章分享出来,希望对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朋友有所帮助!

孩子可曾受过“嘲笑”的苦?欠孩子的心理健康课是时候补上了

不知你的童年有没有被“侮辱”或“嘲笑”的经历,它对很多孩子来说是非常苦恼的,有时会在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到成年后结交同伴、维护友谊的能力。

看过《爸爸去哪儿》的朋友,应该都对曹格的女儿Grace有印象。Grace长着一张肉嘟嘟的小圆脸蛋,人称包子妹,萌萌的小眼神被做成了大波表情包,收割了粉丝的心。不过Grace的妈妈却曾在微博上透露,Grace在学校时曾被当面嘲笑“脸很丑”!妈妈听了相当难过。

孩子可曾受过“嘲笑”的苦?欠孩子的心理健康课是时候补上了

在成长过程中,嘲笑时有发生。朋友曾经诉苦,女儿因为遗传的关系,长的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无论是排队还是做游戏,都比别人突兀。小朋友们常常嘲笑她,说她是怪物。孩子因为这个没少哭鼻子,慢慢地开始对学校产生了厌恶情绪,经常说自己肚子疼、头疼,躲避上学。

虽然很多嘲笑并无恶意,但对孩子来说,单凭他们幼小的心灵还无法区分善意的玩笑与恶意的捉弄。他们处在一个正从他人的看法中认识自己的阶段,遭遇嘲笑后,常会感觉到被鄙视、被贬低,从而开始否认自我价值。

如果处理不当,他们对于外界所有的批评和建议会越来越敏感,开始变成玻璃心。而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的过激反应、敏感行为会引起“小霸王”们更多的关注和刺激,产生恶性循环,严重者有可能发展成校园欺凌。

看到孩子受嘲笑后低落的情绪,父母心疼是肯定的,也很想替他打抱不平。但是成人的介入有时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你很难真正制止那些爱嘲笑别人的孩子。那么此时,教会孩子如何有效的面对嘲笑、强大自己的内心就很重要。

孩子可曾受过“嘲笑”的苦?欠孩子的心理健康课是时候补上了

如何判断孩子受到了“嘲笑”的伤害

招致嘲笑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点:

外表:身高、胖瘦、牙箍、衣着等都可能成为被嘲笑的对象。

能力:包括体能、智力和心理方面。

身份地位:种族、宗教和文化、家庭环境。

举止、姓名、曾经的过失、经历等,都有可能被人揭伤疤,让孩子受到一万点伤害。

幼儿园的孩子受了委屈,可能会向父母哭诉,却往往描述不清情况;但是到了小学,孩子在学校受到委屈,他们会觉得尴尬,羞于启齿。所以,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观察孩子行为的变化。

如果孩子出现了下面的信号,你就要警惕了!

学习成绩下降。

不愿意上学。

多次抱怨身体不舒服,例如头疼、胃疼。

弄丢午餐费和其他个人物品。

在家里情绪爆发的次数增加。

身体受伤,却解释不清怎么受的伤。

课后和周末的社交活动减少。

孩子可曾受过“嘲笑”的苦?欠孩子的心理健康课是时候补上了

如何跟孩子讨论,打开孩子的心门?

孩子不敢或者不愿意谈论这个话题,一方面可能是担心遭到批评,二是可能认为说了也没用。那么这时候怎么进行谈话就需要格外谨慎。

首先,要找个跟孩子独处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确保孩子此时的情绪是放松的。比如睡觉前的卧谈时间。另外,前几天我试着在陪孩子做手工的时间,聊聊学校发生的事情,愉悦的氛围下容易放下思想的包袱,效果也很好。

你可以尝试以这样的方式开始谈话:

“感觉你今天在学校过得不太好。有什么事情让你不开心吗?”

或者从相关新闻或故事开始对话。谈论别人的事情总会容易一些,慢慢的再引导到孩子这来。

孩子讲述的过程中,家长要认真的倾听,回应他所说的话。适当重复孩子的话,是一个好办法。

其次,要抱有同理心,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跟你描述完当时的情况,千万不要反应过度,尤其是招人反感的反问句:

“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你为什么当时不反击?”

被嘲笑本不是孩子的错,这样的反问却让孩子觉得自己是错上加错。

对孩子说:

“这样肯定让你感到非常难受。妈妈知道你一定很委屈。”

让孩子释放出压力,允许情绪表达。再或者,给孩子一个温柔的拥抱。家长表现出充分地理解,但尽量中立,不要表现的过于难过。

如果孩子此刻还没有做好开口的准备,也不要紧。你可以说:

“等你想说的时候,我随时可以听你说。”

了解事情的经过和情况后,不要急于给出解决办法。可以问问孩子,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到他?如果孩子描述的事情很严重,家长最好能向老师、其他同学多方沟通,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孩子可曾受过“嘲笑”的苦?欠孩子的心理健康课是时候补上了

分辨嘲笑的类型

有的时候孩子所认为的“嘲笑”其实不过是善意的玩笑,有些孩子能理解这一点并一笑而过。但对于一些有受欺负经历的孩子,往往会比较敏感从而反应过度,比如哭闹、发脾气、大喊大叫甚至动手打人,事情变得更糟。

另外,有很多嘲笑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如果孩子因为身材矮小而被嘲笑,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如果因为头发乱糟糟、不讲卫生而被嘲笑,那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而进行改善。

还有的孩子是因为自己不恰当的行为招人讨厌,导致受到讽刺,那么这时候就要从改变自己做起。

所以第一步,是帮助孩子分辨嘲笑的类型和性质。

孩子可曾受过“嘲笑”的苦?欠孩子的心理健康课是时候补上了

如何有效处理嘲笑?

应对嘲笑的方法可以在家里进行练习。你可以和孩子进行情景再现:一个扮演“嘲笑者”,一个扮演“被嘲笑者”,练习下面的方法。还可以角色互换,这样能帮助孩子了解对方的立场和心理。

1. 置之不理或一笑了之

置之不理,一方面能够帮助孩子增加自我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当“嘲笑者”无法从“被嘲笑者”那里获得满足感,他就会觉得无趣而转移目标。孩子还可以以幽默的方式,让“被嘲笑者”感到自己行为的愚蠢。

比如可以这样回应:

“这招太过时了。”

“你以为我以前不知道这个吗?”

“你能做的就这些吗?”

“哇!你吓死我了!(用讽刺的口吻)”

“你想干什么呢?”

“说点我不知道的吧。”

“那又怎么样?”

“随便你。”

要注意反击完毕,孩子应该立刻走开,这样能让对方停止嘲笑,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2. 承认不足,赞同“嘲笑者”

提醒孩子,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并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勇敢面对它。如果别人嘲笑你的错误,你可以这样回应:

“你说得对,我搞砸了。我下次会做好的。”

“谢谢。”

“没错,说得好。”

“是这样啊。”

类似这些简单的字眼能轻而易举的化解嘲笑者的嚣张气焰。但同时也需要孩子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和坚定,记住和对方目光接触。

3. 说出具体事实。

当对方做了你不喜欢的事,不要简单的说:

“住手!你让我很烦!”

而要说:“你在摇晃我的桌子。”

不带批评地说出事实,就给了对方一个面子,让他停止自己的行为。

4. 结交好朋友。

如果孩子一个人,势单力薄,鼓励他多结交朋友,经常和朋友在一起,尽量减少单独行动。一个人时很容易受到的伤害和欺凌,在人多时就很不容易发生了。

5. 摆出“难看的脸色”

和孩子一起坐在镜子面前,教孩子分辨怎样是可以让人识别的“难看的脸色”。这招比较适合不善言辞或者不喜欢用言语反击的孩子,冷笑或脸色能和语言一样产生威力。和孩子一起想出一种能体现他自信的姿态,多鼓励孩子。

6. 学会幽默,自我解嘲

幽默是最大的智慧。还记得《奇迹男孩》里的小奥吉吗?面对周遭的嘲笑和异样的眼神,奥吉总是以阳光的心态、幽默的话语化解尴尬,用性格魅力赢得了朋友。教会孩子豁达地看待他人的挑剔与嘲笑,学会自我解嘲。

孩子可曾受过“嘲笑”的苦?欠孩子的心理健康课是时候补上了

教孩子学会了解嘲笑者的心理:当你不在乎嘲笑,对方也就觉得没劲了。

可以让孩子针对自己经常被嘲笑的方面,练习不同的方法,因为总是用一种方法,很容易失效。

孩子可曾受过“嘲笑”的苦?欠孩子的心理健康课是时候补上了

如何处理欺侮?

以上提到的是程度比较轻的言语攻击。然而,在校园里经常会有欺凌事件的发生。有些孩子受欺负的情况比较严重,比如遭遇身体暴力、冷暴力、情感和语言暴力、恐吓威胁等。

你需要特别注意这些:

孩子身体出现不明来历的伤痕,判断是否存在被打、被推、被踢。

经常被一个孩子或者一群孩子骚扰。

在学校被当众羞辱。

孩子遭遇勒索或偷窃。

孩子受到身心的威胁或侮辱。

孩子面对恶意的谣言攻击。

如果是这些严重的情况,建议家长要介入,采取措施。比如:

找孩子的老师谈话,请老师帮忙关注。

确认孩子经常和善良的好友在一起。

提高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鼓励孩子。让孩子理解这并不是他的错,欺负他的人才是有问题的人。

陪孩子练习如何勇敢拒绝“小霸王”的要求。“小霸王”经常喜欢找听话或胆子小的孩子,因为感到无能,所以他才欺负别人。如果自己无法应对,及时跑开,去找成人。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寻求帮助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被动挨打才是。

总结一下:留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异常———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情况———陪孩子练习应对嘲笑的技巧———若涉及欺凌,及时介入。

最后,如果孩子已经能巧妙地化解危机,那么为你点赞,你一定也是一个社交商很高、细心的父母;如果孩子还没有学会这些,也不要着急,相信智慧的你已经意识到今后该做什么,如何去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麦,理科博士,关注中美教育理念、儿童英语、亲子话题。以理性的思维,写细腻的文字。欢迎关注本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