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百姓家庭更需要应试教育
说到应试教育,其实就是很简单,从字面意思就能理解应试教育就是应付考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教育,就是在教育中偏离社会整体发展和受教育者个人终身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的一种教育模式。
我们都是从应试教育一路走过来的。现在应试教育可能受到了一系列的争议,但作为从应试教育成长过来的我说,家庭中更加需要的还是应试教育。
即使起跑线不一样,但是应试这条路至少是直接而公平的,都说高考是一条独木舟,很多人唯一通向成功的捷近就是通过应试高考这条路,在这条路上所有人都是披靳斩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换取的成绩。
对于普通孩子而言,应试教育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学习标准和目标,没有目标和标准的学习是无效而涣散的,可能在应试教育过程中,我们每天都按时起床,按时出操,按时上着我们觉得枯燥无味的早自习,做着做不完的试卷和习题,还有抄不完的错题集,但是这些或许就是你的学习方法,让你明确目标,知道早自习就是要背书,知道有错题就要抄在错题集上,这样才能记住下一次不能放同样的错误,其实这些都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一种学习习惯。
很多人在经历了高考后都会说到,走过了高考,可能以后的任何困难我们都不会害怕,因为应试教育能让学生更加吃苦和不怕折腾,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在抱怨应试教育的枯燥和封闭,但是我们往往没有想到的是这种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提升了自主性,锻炼了我们抗打击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更多人提倡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丰富能力,但是在英国,这几年更是频繁出现英国学校高薪聘中国数学教师到英国授课的情况,甚至还引进翻译了不少中国数学的教材。难道英国人的算数能力已经差到无法直视的程度吗?
根据英国国家数学能力中心的调查显示,约有49%的英国成年人仅仅只有小学生数学水平;而这49%的人之中,大约一半人的数学能力甚至比不上7岁至9岁的小学生。因此,英国教育部为了改变这种十分"被动"的现状,在全国范围内的约8000所小学里,采用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并为此向这些学校拨款5400万美元,约合3.4亿元人民币。从起初引进"九九乘法表",到预计在2020年将乘法表普及到全英国,甚至是引进中国学生"闻之色变"的《一课一练》。
同时,随着英国人对"中国式教育"认知的逐渐加深,中国教育"走出去"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事实上,不只是英国,到目前为止,教育部已经与30多个国家、10几个国际组织开展了交流合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均有职业院校开展了海外办学,范围覆盖了多个经贸合作国。
尽管东西方学生的天性、文化背景、教育传统都不尽相同,教育模式也存在必然的差异,但随着中式教育的"走出去",外国学生通过学习中式教育的精华,弥补自身的不足,我们已经可以很自信的说,中国教育甚至是中国文化,已经在"走出去"中成功实现"逆袭"。
很多人都在质疑应试教育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应试教育的成功,我们所熟知的多数名人,从比尔•盖茨,到奥巴马,扎克伯格,他们的中小学教育,基本都来自这类私立学校与优质公办学校,他们的成就也都是超常付出的结果。但是我们家长已经被这种虚妄的言论误导,很多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有出息有成绩,一方面却总觉得孩子太辛苦,希望孩子能轻松快乐地有成就,这种分裂的想法,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对自己教育的不满。这和做梦娶媳妇有什么区别?只是家长是受害者,被误导者。
在大家都推崇国外个性与尊重,其不然在每个人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份吃苦耐劳的心,还有一份严厉的教育的培养。
应试教育培养优秀孩子的前提是家庭教育必须跟上,缺乏家庭教育一定不会让孩子的身心成长,家长要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 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人口众多,各个地区的教学资源的水平和数量也参差不齐,贫困地区的教学资源落后而且稀少,发达地区却拥有先进的教学资源。素质教育能满足发达地区的公平竞争,选拔出优秀和有创造力的人才,但却忽略了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其本质是比拼教学资源,是不公平的,最终结果只会是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而贫困地区却越来越贫困。应试教育虽存在弊端,但却能为中国各个地区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模式,让贫困落后的地区也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应试教育是一个约束点,这个约束点不是真正的在约束学生的内心,而是约束学生的学习习惯,从好的一面开始,我们曾抱怨曾唾弃过这种教育,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应试教育是我们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