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解析: 整容真的能让人自信起来吗?
壹心理专栏作者 | 慕蓝
——
Y姑娘失恋了。
此刻她坐在我对面。咖啡馆的暖色灯光衬托着她的平静。数月没见,她似乎悄悄变美了。
Y和男友谈恋爱时一度迷失过自我,分手后的惨烈也可想而知。她说,曾经我以为除了他,不可能爱上任何人。后来才知道,王家卫的凤梨罐头也会过期,忘记一个人又何尝不可能。
“春天分手,秋天会习惯”,我以为她会说是时间治愈了她。
我知道失恋后她做了很多尝试,长跑、夜游、倾述、哭泣,还去微整了一次。
-01- 失恋,死而后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对影片《卧虎藏龙》最后一个镜头印象深刻:章子怡饰演的玉娇龙从武当山的一座石桥上纵身跃下,下面是白的云,蓝的天。她闭上眼睛,一脸释然,像是在坠落,又像是在飞翔,好像在穿越重生的一条时光隧道。伴随悠扬的音乐,画面美妙如同梦境。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彼时的她,逃了家,悔了婚,师傅碧眼狐狸已死,一心想要收服自己的李慕白也死了,一切明的、暗的束缚已不复存在,她还有什么执念以至于寻死?
“因为,她发现自己爱上了李慕白,跳崖是为了治愈这份无望的爱。”朋友这样说的时候,我忽然被震惊到了。
如果尝试去理解“跳崖”这个经典的西方文学符号,我们就会发现,古希腊很早就有关于“跳崖重生”的传统。在古希腊的卢卡特,人们在祭祀太阳神的时候,会选出一名“幸运的”重罪囚犯,让其系上风筝翅膀,然后让他从悬崖上跳下去。人们给了囚犯一线生机,如果他奇迹般浮出水面,没有死,则赦免他的一切罪行。给他一个全新的名字,赐予新生。
失恋之人,和重罪之人一样,强烈地想要摆脱过去的自己,重获新生。于是,卢卡特的悬崖渐渐成为了治疗爱之殇的圣地。“跳崖”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姿势,一种象征与过去的自我诀别的仪式。虽然这样的仪式有点儿走极端,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不难发现类似的“仪式”,譬如有些人失恋后选择去跳伞、蹦极、潜水、登雪山、剪了留了十多年的一头长发,总之,做一切超出自己极限的事情。
而整容,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告别过去的“仪式”。
-02- 我希望照镜子的时候告诉自己你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自己了
(1)想改变的不仅仅是容貌
整容不仅仅改变了一个人的外貌,其本质上是改变自我的欲望。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自我认知”。所谓自我认知,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外在和内在的洞察、理解和评价。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根据临床实践,曾提出“现实自我”(real self)和与之相应的“理想自我”(idea self)的概念。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搜集关于自己的信息,形成对自己的一个印象,即“现实的自己”。然后,我们又会将这个对自己的印象与某个以社会流行标准构建起来的“理想的自己”进行比较,做出评价。
对于失恋者而言,改变自己的容貌,其实是想要减轻失恋引起的内心痛苦,期望以外在的变化带动内在的变化。“现实的自我”是痛苦不堪,被曾经的恋人弃之如敝履的落魄之人,而“理想的自我”是光鲜亮丽,受命运的眷顾被众人紧紧围绕的可爱之人。这样的人,想必长着一张甜美的脸蛋吧?从这一个角度来体会,不难理解他们强烈想要摆脱那个灰扑扑的自己的欲望。
(2)想要快速走出失恋的阴影
在咨询室里,我听过不少失恋的人流着眼泪说:“我现在非常痛苦和煎熬,很想快点结束这样的情况。你教我一些方法可以快速走出失恋的阴影好吧?”于是一些人会想到通过整容来快速摆脱痛苦。
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意识里极度想要摆脱痛苦,把痛苦这样一种情绪视为异己之物,它才会像施了魔法的藤蔓,越挣扎缠得越紧。
殊不知,痛苦与快乐是为一体,正如史铁生所言“唯整体赋予孤单以意义”。失去痛苦作为人生沉郁的底色,那些飞扬的色调就显得轻浮了。痛苦的高贵馈赠是让你从失恋当中获得自我成长的机会。
(3)把整容作为增加自信的手段
失恋的人,尤其是被分手的人,他们的自尊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受挫,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站在大太阳底下都有灰暗的感觉。轻者萎靡不振数月,重者一生不敢再相信爱。究其原因,是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于是有些人会想到整容,彻底的、根本上的改变自己的颜值,提高自己的“市场价值”。
这一切的背后有一种叫做“自卑”的情结在发挥着作用。自卑的人把大部分的失败都归结于“我不够好”,失恋也是因为“我不够美”,尽管一段感情的培养是依靠双方的意志来进行的,他们依然会认为自己应当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在他们的认知里存在着一种偏见:“只要我变得美(帅)了,失去的恋人就会回来,或者给我带来更好的一段恋情。”
整容能够让一个人外观变美,然而,真的能够让一个人由内而外焕发出自信的光采吗?
-03- 整容真的能让人自信起来吗?(1)动机取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整容是否能让人获得满意的结果,即提升对外貌的自信,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整容的动机取向。
如果仅仅为了获得社会认可或他人赞赏,这种属于摄入式的动机(introjection),持摄入式动机的个体在整容后往往很快陷入焦虑和压抑。因为这种对外在的认可往往源于内在的空洞。
一些对整容上瘾的个体因为对整容后的不满意和焦虑,可能会陷入医学上所称的「躯体畸形综合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简称BDD),即所谓的身体臆形症,在DSM-5里被归为与强迫症一类的心理疾病,因为其症状与强迫症有相同之处:过度执着于自己感受到的身体外观上的瑕疵、反复照镜子检查等等。
如果是为了表达内心对美的追求和价值认同而整容,是属于认同式的动机(identification),这源自一种相对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当中对美的追求的一种动机,当这种需要被一定程度满足之后,个体的需求层次会向上发展,继而追求自我实现。
一些做过微整的个案反映,整容之后心态更加阔亮了,对身边的人更加友善,因而也获得了更多友谊。于是心态改变和外貌改变的积极循环让其更有动力去追求更上一层的目标。
就像Y姑娘,失恋后她去微整了一次。她说也不是因为自卑,是从高中起就有想变美的愿望,失恋恰好成为了一个契机。
她说,我一直努力活得更精彩,不是赌气地向谁证明些什么,不是为了让他后悔,也不是让他回来找我。是我终于明白过来,人只能向自己承诺带给自己更好的生活。
工作之余,她打理自己的公号,读书写字,拍摄花草和猫咪,一个人的生活过得饶有滋味。心中有诗意的人,才会把周围的世界活成一首诗。
(2)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
在心理咨询当中,我们会鼓励基于现实基础的自我改变,这是一种努力使自己变好的尝试。如果不考虑包括经济的其它因素,整容当然也属于积极改变自我的一种行动,但首先要认清“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
在这个过程中,对“现实”的认知是否客观,对“理想”的定位是否合理,这个差距的定义对于整容结果的满意度至关重要。
咨询室里曾经有一个不敢谈恋爱的男孩说,觉得自己长得很丑,和其他人一起拍照的时候,一眼就能发现那个最丑的人,是自己。
于是每一次都有冲动想去把集体照片里的自己抠掉。他说,如果我有钱的话,首先去整容,我的“理想自我”是像彭于晏那样站在舞台的灯光里,下面的人被自己的魅力迷倒一片。
我能理解他对自己的失望。然而,对于他而言,整容真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甚或是糟糕的解决办法。看不清现实的样子,对理想的定位太高,整容之后不但不会提升自信心,或许还会陷入更深的一层自我怀疑当中。
我问他,想象当你整出了明星的脸庞之后,站在舞台上的画面,面对所有观众,只有俊俏的外形就足够了吗?
(3)不要把整容作为逃避自我成长的借口!
你是否经常听到身边的人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个社会都是看脸的”,“都是因为颜值不够”,“只要我变美了,所有事情都迎刃而解。”
确实,大量的心理学实验都证明外貌对一个人生活的各方面都影响重大,然而这忽略了一个更为残酷的事实,之所以很多人认为“外貌很重要”,是因为外貌这块短板显而易见,但这并不代表外貌是唯一且最短的那个短板。
人遇到困境,往往是综合的问题,外貌、人品、学历、能力、情商智商、经济、交际圈、阶层等等因素都不可忽视。
一些人之所以喜欢把职场上和恋爱当中的失败单方面归结于先天的颜值,是因为不愿意面对其他问题,毕竟综合提升自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害怕付出而一无所获,习惯于自怜自艾而无力改变现状是大多数无法接纳自我者的痛苦原因之一。
追求美本是向上之心,不要让它成为逃避其他问题的借口。
《卧虎藏龙》小说的续篇,玉娇龙最终纵马出玉门关,立誓不再踏入中原,凭一身超绝武艺在新疆创出了“春大王爷”的名头。这样看来,她的确因跳崖得新生,但这不是命运的安排,而分明是她自己的选择。
对于一些失恋者而言,或许不需要“跳崖”如此超出极限的仪式来告别过去。积极心理学给出的建议是,找到自己身上的亮点和极限,不断地磨亮它,超越它,从中可获得成就感,恢复自尊心。譬如英语渣发奋学英语,譬如怕运动的人坚持夜跑十公里,又譬如重度拖延症患者终于逼自己敲出一篇小文章,这何尝不是在做超出自己极限的事儿?
命运这一手牌也许改变不了,一生遇见什么人,错过什么人,个人能决定的因素毕竟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由意志,整容也好,学习新技能也好,拓展新的交际圈也好,都是在努力打好命运这一手牌。
当你日积月累地努力改变和成长,某一天回首,你发现自己已然是焕然一新,那时候的你,曾经的失恋只是一支小插曲。
-The end-
-作者简介-
慕蓝,90年生,一只终日沉迷于读书不可自拔少女。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硕士在读
目前在高校兼职心理咨询师。
注:文中部分个案是由我的一个
做微整顾问多年的盆友小白提供。
壹心理,让一部分人先看见自己。
关注「壹心理」,每天懂点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