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理学把妹,事半功倍

文 / 体育不言弃
2018-03-02 22:14

万事万物都要讲科学,包括择偶这件大事。要想成功撩妹,除了硬件过关,掌握点心理学理论能让你事半功倍。

1、社会认知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

人脑擅长为已有结果寻找一个合理前提。

著名的鸟笼效应认为:假如一个人买了一只空鸟笼放在家里,每个来访者都会问:“你的鸟呢?”一段时间后,他就会承受不住心理暗示的压力而真的买一只鸟回来。验证这一假设的是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

你可以做的:在交往中,付出成本更多的人更放不下。经常请对方帮你一些小忙,而不是一味讨好对方。人脑会自动为自己的行为补全合理逻辑:我经常帮他,是因为我对他有好感?……从举手之劳开始逐步累积,开口借一百万的就算了。

2、黑暗效应(Dark Effect)

吃饭点蜡烛的意义比节约电费更深远。

《每日邮报》报道,研究发现,较强灯光下,人的情绪倾向于激烈和攻击性,警惕性更高。在光线较暗环境中,倾向于亲近和温和,戒备程度较低。这是从穴居时代以来进化出的自我防护机制。

你可以做的:多去灯光不那么明亮刺眼的酒吧、餐厅、电影院,它们是提升亲密度,敞开心扉交流的最佳地点。

3、契可尼效应(Zeigarnik effect)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德国心理学家契可尼让被试者做22件随机简单工作,只有一半允许做完,另一半在没有做完时就受到阻止。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忆43%。同理人类会对未完成的初恋念念不忘。

你可以做的:了解对方的历史很重要,大部分人会一直喜欢同一种类型的人,如果刚好和对方前几任是同款,恭喜你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想搞定李晨,就要把自己变成范冰冰同款。此外,适度的欲擒故纵没啥不好。

4、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

弗洛伊德这老头早就讲过,作为生命中最早接触的异性,父亲或母亲对一个人感情观欲望观影响巨大。

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不一定是某些特种片里呈现出的戏剧效果,而是更深层面的影响。比如喜欢大叔的萝莉,通常都是在单亲家庭长大。

你可以做的:了解对方的父母亲和童年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效果。不少姑娘觉得和自己父亲同一类型的男人会带来安全感,就像有人选女友的标准其实是参考了亲妈。

5、晕轮效应(Halo Effect)

通常一见钟情,本质是见色起意。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月亮周围的月晕,太阳周围的日晕过于耀眼,就会让人看不清它们本身。人的某种特性过于突出,就会让你头晕眼花看不清他其他特性。这一理论经常被用于工作面试和人际交往以说明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你可以做的:幽默,会打扮,懂生活……找出自己随便哪个特长,并加以发扬光大,相比之下,暂时的贫困和不那么英俊真的没那么重要。

6、酒后乱性(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er holder)

人们通常认为,酒能助兴,但事实并非如此

《英国心理学杂志》报道,英国莱斯特大学教授文森特·伊根从酒吧、咖啡馆和候机室里随机选出共240名18岁至70岁的男性和女性参与实验 ,按醉酒程度把他们分为微醺、知觉迟钝、疯狂吵闹和酩酊大醉4类。

在微醺状态下,女性会觉得照片上的人更有吸引力,对年龄判断失误。而男性对吸引力和年龄判断则不受酒精影响。甚至在大醉情况下,男性认为妹子的吸引力反而下降。

你可以做的:喝到烂醉程度不仅影响战斗力,还影响吸引力。约对方出来喝酒,最好保持在微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