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这个心理学效应,很少有人知道,助你提升工作效率
20世纪2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Β.Β.蔡格尼克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
一组人员在工作未完成时被中途打断,另一组人员允许其彻底完成工作,然后让两组人员回忆各自所做的工作,结果发现工作被中断一组的回忆率远远高于彻底完成工作的一组。
也就是说,当一件事还没有完成时,人们会一直惦记着;而一旦完成,就会很快忘记。
这种心理学现象,被成为“蔡格尼克效应”。
在职场中,这个效应会经常体现出来。当你正在集中精力赶着时间写工作总结时,电话响了,领导临时让你去参加一个会议,手上的事只能暂停。但你参加会议时心不在焉,坐立不安,满脑子想的都是工作总结,盼着赶快开完会。
蔡格尼克效应,它的应用意义不是现象本身,而是背后的心理机制。
后来有学者做实验,进一步挖掘“蔡格尼克效应”的应用价值。他们把被实验人员分为三类,分别是工作完成、未完成且需要尽快完成、未完成但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在这样的实验情景下,让他们分别阅读一篇文章,考察阅读效果。
实验结果发现,工作完成的人比未完成工作的人,阅读理解的成绩更好,未完成工作的人特别容易分心;同样没有完成工作,制定了计划的人比没有制定计划的人,更容易集中精力,阅读更不容易走神。
回到职场中,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领导、前辈,你会发现同样是工作繁忙,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却是气定神闲、淡定自若。
为什么?因为他们凡事都有计划,在心里已经有了清晰的路线图,他们知道按照这个路线图就能达成目标,一切都是可预知的。
当你明确工作目标,制定了完成目标的科学合理的实施计划,你的“心理紧张系统”才能解除,才能胸有成竹、集中精力的处理当下的每一项工作。
也许你会说,职场中临时任务很多,有些根本无法预料,工作经常被打断,计划没法实施。
这就好比你平时赶火车,发车时间是8:00的。你从家到车站正常只需20分钟,加上提前10分钟检票,也许你觉得7:20或者7:30从家走没问题。
这虽然也是实施计划,但制定的不够科学合理,你没有考虑突发情况。如堵车、排队进站的人很多、忘记某样东西需要回去拿等等。不是制定工作计划没用,是你制定的计划本身就有问题。
蔡格尼克效应对于职场人士会有很多的启发,其中之一就是以上提到的目标管理对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