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拖延的毛病还改不掉?或许是你的时间颗粒度太高!
为什么人会拖延呢?拖延的心理是对成功信心不足而躲避,讨厌被指挥委派,注意力分散爱冲动,感觉目标报酬太遥远。有的拖延者怕失败,有的拖延者怕成功。拖延的毛病会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
那要怎么克服拖延呢?时间颗粒度又是怎么回事儿呢,时间还可以分为颗粒吗?
我们先要来认识下“时间颗粒度”。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
每个人的时间颗粒度是不一样的,一些成功人士的时间颗粒度很细,像比尔·盖茨是5分钟,像王健林是15分钟。
所以看到类似的新闻报道,不要大惊小怪,不要认为他们在耍大牌,当我们的时间颗粒度越细化,也就越能理解这些人,也就向成功更进了一步。
我们会发现越是成功人士,其时间颗粒度越低、越小。
因为他们把分分秒秒都视为价值长度。
越是优秀的人,时间颗粒度越细致雷曼曾经说过一句话:“每天不浪费或不虚度或不空抛的那一点点时间,即使只有五六分钟,如得正用,也一样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游手好闲惯了,就是有聪明才智,也不会有所作为。”
很多时候,拖延的人会不自觉地浪费时间,就是因为他们轻视了积累的力量。比如,想完成一项目标,只记得大致的时间限制,如要在半个月之内完成,于是就想着:“现在时间还多。"心理上的松懈让他们开始了拖延。
可真到了着手做的时候,才发现看似大把的时间,用起来实在不够。而且,一旦压力剧增时,心理上还会产生厌恶的情绪,很难保证目标能够顺利完成。
细想起来,这跟存钱也一样的道理。你告诉自己:“我到年底要存下1万块钱。"一年是你定的期限,但要如何凑齐1万块钱?这需要每个月存一点,慢慢地积累。每个月的钱如何存下来?
这需要靠每天计划消费。如果每天能存下30块钱,一个月就是900,一年下来就是一万多。如果平日里不想着节省,非要等到临近最后期限了,再想着凑够一万块钱,那就困难多了。
时间是有成本的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觉得时间是最昂贵的成本。这个时间,不仅仅是付出劳动的时间,还是你充实自己的时间。一边你在花时间学习提升价值,甚至花钱提高自己的眼界,一方面又把这些岁月积累所得用于工作中,你在时间里播种了什么,就会收获怎样的价值。
时间和金钱一样,积少成多,需要靠平时的努力。每天花10分钟读英文,好过每周读一小时;每天做瑜伽10分钟,好过每周做一小时;每天花10分钟看会儿书,好过每周看上一天。做好一件事、达成一个目标,不是一两天的工夫,而是分分秒秒的积累。就抓好每天的“10分钟",坚持下去,你的人生就大不一样。
除了做自己的事情,在社交方面,也越来越关注时间成本。气场不合的人,花再多时间去拉近关系都不是明智之举,和人争论更是没有必要。还自己一个积极的心态和随时上阵的状态,而不是消磨在唧唧哇哇的闲杂猜忌里。因为时间才是最昂贵的成本!
优秀的人都是能把握住自己时间的人。
参考:《戒了吧,拖延症》辰格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