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个性极其倾向性

文 / 风影华华
2018-02-03 17:16

个性极其倾向性

心理学基础——个性极其倾向性

个性作为人的稳定而独特的整体心理面貌,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多数心理学家认为,个性主要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其中,个性倾向性是反映人对事物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行为趋向的个性成分,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

个性是指人的稳定而独特的整体心理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在心理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细腻特点的独特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个体间精神面貌方面稳定的类型差异,具体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个性的特征

整体性,个性是由各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心理特征构成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其简单堆积,即构成个性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其组成部分的意义只有在个性这一整体中才能得以确定,个性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稳定性,只有那些在认定心理活动中经常出现、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被称之为个性。而且,正因为个性具有稳定性,人们才能把一个人与其他人在心里面貌上区分开来,才能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中会做出何种心理活动。

独特性,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就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个性的独特性。

心理学基础——个性极其倾向性

需要

需要是有机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

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与人的活动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需要时推动人活动的基本动力,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行动求得自身的满足,而且需要越强烈、越迫切,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另一方面,需要也是在人的活动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随着已有需要的满足,人与周围现实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又会产生新的、更高的需要,从而促使人的活动不断向更高、更大的目标迈进。

需要的分类

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生理性需要是指维持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需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如对空气、热量、食物、饮水、运动、休息和性的需要等。社会性需要是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需要,如对劳动、学习、娱乐、交往、自尊等的需要。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指人对物质产品的需要,如对衣、食、住、行等的需要。精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要,如对知识、对文化艺术、道德、审美的需要等等。

需要层次理论

第一层次,生理需要,是人的需要重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一种。假设一个人在生活中所有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那么生理需要而非其他需要最有可能成为其主要动机。一个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的人,对于食物的需要可能最为强烈。

第二层次,安全需要。当生理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安全需要便作为支配性动机显露出来,它包括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等的需要。

第三层次,归属和爱的需要。当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时,对归属和爱的需要就开始支配人的动机和行为了。

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当前三种需要都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尊重的需啊哟便开始支配人的生活了。这类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得到他人的重视和尊敬,具体包括对声望、地位、荣誉、赏识、威信等的欲望;另一方面要求自尊,具体包括对获得信心、本领、实力、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欲望。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一个人的全部低层次需要都得到满足,那么他就可达到需要层次之巅——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成为自己理想的人、把自己的潜能全部变成现实的需要。

层次有所不同,但这种层次顺序并非固定不变。

心理学基础——个性极其倾向性

动机

动机是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或行动的原因和内在动力。

动机的产生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人的各种需要,外因是那些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从内因来看,人的任何行为的动机都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都是为了直接或间接地满足某种需要;从外因来看,但有需要还不足以产生动机,只有当需要和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同时存在时,人才会产生动机并付诸于行动。

那些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因为常常能诱发动机,又被称为诱因,诱因有正负之分:凡使个体趋向或接受之而获得满足者,称为正诱因,凡使人逃离或躲避之而获得满足者,称为负诱因。

心理学基础——个性极其倾向性

兴趣与价值观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具有认知和情绪双重特征,从认知特征来看,兴趣表现为人对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倾向和主动探究的态度,从情绪特征来看,兴趣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即人在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会觉得"乐在其中"。

兴趣与动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尽管兴趣与动机都源于需要,都是需要的派生形式,但兴趣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其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动力影响比动机更稳定持久。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动机,未必一定能发展为兴趣,而一旦产生了兴趣,必然有与之相应的动机伴随,因此激发和培养兴趣,常常是动机形成于发展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是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其社会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地原则、标准及信念。价值观一旦形成,就构成人用来区分事物重要性的标准,构成知道自身思想和行为的依据,并通过兴趣、愿望、态度、观点、理想、信念等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构成知道自身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价值观有社会历史性。处于同一历史时代、同一社会环境的人们,其价值观有着共同的特征。

价值观座位一种心理倾向系统,具有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特性。

心理学基础——个性极其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