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干货:解析拖延心理学,值得有拖延症的你们进来看看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曾说过,“永远不要把你今天能做的事留到明天,拖延是偷光阴的贼,抓住它吧!”但我们现在的生活模式慢慢变成了我不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因为我们总认为压迫感能让我们更有效的完成事情。
今日,翻读了有由简•博克无莱诺拉•袁合著的《拖延心理学》一书,每看一点便觉得书中所说的如枪棒,一次次的甩过来,自身却无力挡脱,这本书详细解刨了拖延是为何物,为何人会拖延,拖延的具体原因,方方面面解刨了拖呀者的思维方式,并从中找出应对拖延的方法,本书中写的详尽又极具针对性。
你有没有曾经这样过?或许你每天都很焦虑,惦记着要做的事,然后不停地浏览网页到深夜,又或许我们都是完美主义者,希望能做好,却害怕失败,所以迟迟不肯迈出第一步,有时因为拖延反而让我们阴差阳错的做的比较好,有时因为拖延,别人称赞我们小聪明和高效率;在最后期限过去时,如释重负的感觉也让人很享受。
究竟什么是拖延,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拖延并不是什么问题,它是一种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的方式,当时间的紧迫感产生的时候,紧张的压力能让人的潜力更大的激发出来,产生一种所谓的做事情状态,高效的解决问题。而当结果显示事情做的不错的时候,我们更信服这种感受,从而不断的心理暗示,非要到了最后时刻才肯开始做事情。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感受最大的一点莫过于对拖延者思维的解析,我以前一直认为拖延是因为个人自身惰性所在,人懒了就变着花样不去做事情,然而此书却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拖延可能会受人懒惰影响,但更多的是拖延者自身思维缺陷以及身边环境所致。就如书中所言“拖延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譬如书中所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心里舒适区,有时候拖延是因为内心恐惧,恐惧即将要做的事或即将打交道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心理不适应感,触碰自己心理的舒适区域,因此为了避免对结果的不适,便自发的不去做甚至拖延,书中所列举一系列拖延者的思维步步击中拖延发生的要害,这些思维与条框不经意间就在自小成长环境的影响下深入到拖延者的思维,有了这些思维,拖延者便进入了拖延的怪圈,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变得一团糟。
对某些人来说,拖延像朵花很容易摘除,但是对更多人来说,它们根深蒂固,无法剔除。
这点我是深以为然的,明明这样做是正确且必要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又总想再等等。更多人都知道抽烟有害身体健康,但总也戒不了,即使是真的患病不能抽烟了,他们也还会安慰自己我明天一定戒烟。他们明天真的会开始吗?别忘了明天过后还有明天。
又比如我们自己,每个学期都会给自己定下目标,今年一定要好好学习,但在微博,微信的狂轰滥炸下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初自己给自己定下的誓言,等到了考试前才想起抱佛脚,每天到自习室自习,但还是不带手机就不出门,拖延时可能会有享受的感觉,但过后我们就会陷入深深地“拖延怪圈”中,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当吸烟者因为吸烟而造成生命垂危时,他难道不会这样幻想吗?如果我能当时早点戒烟,每天好好锻炼身体,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我现在是不是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人之乐呢?当学生挂科时,他们也应该会责怪自己当时没有很努力一些,那啥一点点也好。
在我看来,《拖延心理学》就是你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他客观的反映出我们深层次的想法和问题,让我们更好的接受自己,也有让我们自由的掌握取舍,同时它又像一位老朋友,对我们的缺点提出了改进建议,让变得完美变得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拖延理由,也一定会有战胜拖延的方式,比如说写便利贴时刻提醒自己还要做的事情,每天晚上写日记回顾一天的生活,总之,万事开头难,第一步是重要的,开始后一切都会顺利成章,大胆迈出第一步开始去做吧!你能做到的比你想象的要多。
每天不妨问问自己:今天,你拖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