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最有可能被机器人代替的职业 现在又添加一个: 心理医生
机器人想要取代人类,原本有个最大障碍,那就是它终究不是人,但谁能想到,在心理治疗的领域里,不是人这个致命缺点,反而成了机器人的最大优点。(文/阿七)
@小冰 微博上热门的公众人物之一,一个可以24小时陪你聊天的微软四代人工智能机器人。
全时感官,实现了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的双向同步交互。小冰已实现了业内最完整的人工智能复合感官,可通过文本、图像、视频和语音与人类展开交流。而全新的“全时感官”实现了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无缝流畅对话,甚至根据聊天内容与走向相互打断与追问。
叙利亚难民普遍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却严重缺乏医疗资源,最近在美国一家新创公司协助下,部分难民与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对谈,结果获得惊人疗效。
聊天机器人从早期不知所云,实验性的电脑程序,到苹果公司的Siri让世人惊艳,再到这一两年里各种家庭助理、智能管家等概念产品成群结队抢上市,可说是见证了此一范畴相关技术的飞跃式成长。
不过,除了打入消费市场,聊天机器人同时也在另一个意想不到的领域展现出极大潜力,那就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一个由史丹佛大学心理学家和人工智能工程师组成的团队,最近推出一个叫做Woebot的聊天应用,能够与遭逢心理障碍的使用者聊天对谈,追踪心情起伏,适时提供视频、填字游戏等活动,来调节和转移患者情绪。由于Woebot贴身、随叫随到的特性,开发者声称,使用Woebot甚至可能获得比人类咨询师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较于上精神科,或是求助心理咨商师,聊天机器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移除患者袒露内心时的心理障碍。Woebot让你可以敞开胸怀,畅所欲言,参与Woebot研发的Alison Darcy说:人和人的沟通容易有代沟…患者会畏惧他人的眼光,害怕被贴不当的标签。
也就是说,聊天机器人最大的先天优势,它只是一串算法,没血也没肉,可以不带批判,完全中立地聆听患者吐露最私密、最深层的想法。这一点并非直觉臆测,而是经过研究证实的结果。
2014年,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画署Darpa资助一项研究,打造了一具叫做Ellie的机器人,请239名受试者分为2组,分别与Ellie进行对谈。研究人员事先告诉一组人,Ellie是百分之百的机器人,另一组人则被告知Ellie是由人员操纵的,但实际上每名受试者的对谈对象是在现场随机决定的。实验结果发现,那些自以为是和机器人对谈的受试者言谈更坦白,更愿意敞开内心,意味着人这个因素在心理治疗中,反而成为一种障碍。
机器人具有抚慰人心的能力,背后的庞大商机很快就被新创业者嗅到。除了Woebot,其他类似app和服务,也准备要抢食这块市场大饼。或许不久后,机器人取代的职业项目中,又要多出一项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