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背后藏着的是玩弄心理战术的商家和狂热过后依旧空虚的我们
1、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知识理论,在中国的购物狂欢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锚定效应:
指的是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当你的思维以“锚”为基准时,判断往往就会出现偏差。
购物节的最大卖点是疯狂折扣。这种促销模式其实就是先给消费者抛了一个高价的锚,在购物节前先对商品进行涨价,造成一个高价的印象,在购物节当天再进行折扣,利用了消费者喜欢占便宜的心态,认为如果当天不买,过后又必须原价购买,会吃亏。
从众心理:
心理学经典书籍《社会心理学引论》中就提到,“屈从本能”和“群居本能”就是从众心理的根源之一。作为群居的动物,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很容易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很少有人能保持独立性。
在这些狂欢节中,各路媒体的狂轰乱造,周围人的狂热状态都会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从众心理的驱动下,双11、双12不是单纯的淘宝折扣日,已经演变成全民的狂欢节。
麦克斯韦尔定律:
任何事情都比你预期的更令人满意。
利用该定律,商家制定了购物节必杀技:秒杀抢购。麦克斯韦尔定律暗示我们,我很可能就是最幸运的那一个,买到就是赚到。抢到商品那一刻带来的愉快和优越感,马上就会刺激你参加下一轮秒杀。
最后你却发现,你买了很多不必要且并不便宜的东西。商家和平台都在网络的另一端忙着偷笑和收钱。
2、买买买背后隐藏着是,我们内心没有得到满足的深层次需求
在心理学上,我们的所作所为绝大部分都是为了让某些需求得到满足。
加拿大心理学家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一书中就指出,一个人从孩童时期开始,一生都在追求两大需求: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其实就是爱与被爱的需求。
当自己的内心的力量和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亲密关系都无法满足这两大需求时,人就尝试着将情感寄托在物质上。拥有很多自己小时候不能轻易获得的东西,会让自己觉得强大和安全。
“口红经济”最先来源于美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经济现象。在美国,每次经历经济危机的时候,口红的销量不退反增。因为在大多数美国人眼里,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不需要花很多钱就能买到,让消费心理得到小小的满足。
现在口红经济在中国大行其道,这反映出中国女性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更加重视自己的需求,取悦自己的内在需要的趋势。口红经济其实就是我们对关心和爱护的需要。
3、警惕自己是不是患上了强迫购物症
正常的、有一定计划的购物并不会有太大问题,毕竟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适当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无可厚非。但在这一场场饕餮盛宴背后,我们也需要同时警惕病态的购物癖。
触目惊心的网贷、校园贷、裸贷的悲剧愈演愈烈,这些贷款很多都伴随着无节制的高消费。当你发现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疯狂购物甚至完全不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时,你就需要慎重审视自己是不是患上了强迫购物症的病态心理,这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