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找到让抑郁症患者快速“高兴”的密码

文 / 大话精神
2017-12-12 16:49

南方医科大学高天明和朱心红教授团队,通过对抑郁症发病机理的探寻、研究,通过让小鼠抑郁,并采用新的方式治疗,找到了对抗小鼠抑郁症的密码和手段。就在今年4月,这一治疗新方案开始进行小范围的人类患者临床验证,抗抑郁治疗,有望在1周甚至更短时间内起效。

中国团队找到让抑郁症患者快速“高兴”的密码

抑郁症患者大脑奖赏回路坏掉了

人类为什么会高兴、沮丧,现代医学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还依然比较粗浅。医学界普遍认为,是人类大脑里拥有一个奖赏回路,这一回路的功能就是加工与奖赏有关的刺激,或是对奖赏的预期。最初是以白鼠为实验对象,用电刺激相关脑区,实验动物会表现出很爽的感觉。后来在人类脑成像研究中也发现,这些脑区与加工快乐相关的东西有密切联系:包括赚钱,好吃的食物等美好的东西以及一些诸如毒品类的刺激。

抑郁症患者的奖赏回路,显然是坏掉了。因为这类患者对所有事、物都丧失了兴趣。为了修复这一奖赏回路,也就是抗抑郁治疗,医学领域已然开发出了不少的药物,并得到了临床大范围的应用和验证。“但这些药物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药物的起效时间很长,往往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发现药物治疗带来的效果”,高天明表示,这样一来,就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已然抑郁的患者,会因为无法看到短期效果而放弃治疗。紧接着的,就是抑郁状况加重,影响工作生活不说,甚至让患者走向自残、自杀等极端。

ATP (三磷酸腺苷)和人类情绪调控有莫大关联

“人的大脑复杂,但主要由两类细胞构成,一类是神经元细胞,另一类则是胶质细胞。针对抑郁症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于神经元细胞领域,治疗药物也是针对神经元细胞开展”。既然作用于神经元细胞的药物起效慢,能不能从大脑里的另一大细胞着手进行研究呢?高天明团队决定另辟蹊径,换个角度去看待抑郁症这一问题。

研究团队首先对脑胶质细胞释放的物质进行逐一的筛选,观察。这一类小小的细胞,释放出来的物质超过10种以上。最后,团队发现了一种非常基本的生命物质—A T P(三磷酸腺苷),和人类的情绪调控有着莫大的关联。“该物质的浓度明显降低时,发生抑郁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而浓度上升时,实验对象的情绪也高涨、正常起来。”高天明表示,在精神卫生领域,之前也有国际、国内的研究提示过抑郁症患者的胶质细胞会出现改变,但这些改变和抑郁症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并没有得到证明“,南方医科大学的科学家们,决定在实验验证等方面也加以关注。

使用ATP作为药剂能缩短抗抑郁治疗起效时间

类似的科学研究,在没有明确机理前,是不能在人类身上进行测试的。于是实验验证的目标,敲定在了小鼠这一模式生物的身上。ATP,其实是一种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物质,大脑的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都能释放这一物质。可为什么一定要说大脑胶质细胞释放的ATP能调控情绪呢?

研究团队启动了基因敲除手段,用技术敲除了调控小鼠胶质细胞ATP释放的基因,大大降低了小老鼠脑中一种名为星形胶质细胞ATP的释放。“结果一目了然,这类胶质细胞ATP释放减少的老鼠,其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而且如果将这一操作反向来进行,为抑郁老鼠激活起胶质细胞和释放ATP的释放水平,抑郁状况很快就得到改善。”

多组实验的结果,不仅验证了大脑胶质细胞释放的ATP水平,在调控老鼠的情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那就是使用ATP这一物质作为药剂,能够将抗抑郁治疗的起效时间大大缩短。研究团队摸索出了让抑郁症老鼠快速高兴起来的密码。

治疗老鼠抑郁的方案进入人类小范围临床验证

实验证明了能够治疗老鼠的方案,能不能应用于其他更高级别的动物或者人类患者呢?高天明教授表示,相关的小范围临床验证,在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已经进入到了小范围的抑郁症患者招募计划当中。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临床专家们展开了合作研究,敲定了在该院召集一定数量的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验证。

中国团队找到让抑郁症患者快速“高兴”的密码

“为了确定临床验证的安全性,我们设计的验证方案会更为人性化。一组患者使用传统药物加ATP治疗,另一组则单纯地使用传统抗抑郁药物。”这样一来,万一新的疗法对人类抑郁症的效果不明显,这些接受治疗的患者,也能得到传统药物的舒缓。ATP这类物质,已经有了现成的药物可供使用,安全剂量的使用,已经证实了对人类是安全的。这大大降低了抗抑郁临床研究的审批门槛。

团队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精神健康研究院主要从事脑认知与行为的基础研究和重大精神疾病防治的转化研究,依托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一支由多学科融合的中青年学术队伍,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组部“青年千人”1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

在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滚动项目、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项目等支持下,经多年的潜心研究,发现了抑郁症发生新机制———星形胶质细胞ATP释放异常,并为抗抑郁药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揭示了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NRG1和ErbB4的新功能;创立了多基因病研究新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研究自闭症;从激活神经元存活机制,发现了神经保护新靶点;系统解析了皮层的感觉与行为的神经环路。代表性论文发表在Cell、Nat Med、Nat Neurosci、Neuron、BiolPsychiat、PNAS等国际著名刊物上。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来源:南方都市报、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