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想要孩子乐观阳光,父母要先学会这样做!
曾经我在网上发了一份调查,里面只有两个问题,你想要孩子乐观,还是悲观?100%家长都选择乐观,接着,第二题,那么你的孩子乐观?还是悲观?答案却令人意外,70%家长选择了悲观。
为什么家长对孩子的预期与实际成果相差如此之大呢?这源于父母育儿中的习得性无助思维。
习得性无助 (learned helplessness)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在人的身上的表现,就是遇到挫折时倾向于放弃,乃至对于力所能及的任务也往往不能胜任,他们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习得性无助的父母,在育儿中遇到问题,总是怀着悲观想法,一旦尝试后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会感到无助,既就是感觉不论自己怎么做都无法改变孩子,教不好孩子的一种感觉,这样子的情绪,也会影响着孩子性格趋向悲观发展,可以肯定地说,一个悲观的父母,绝对是养育不出乐观的孩子。
习得性无助父母,能改变吗?答案是肯定的,世界公认的“积极心理学之父” 马丁·塞利格曼就提出习得性无助的人,也可以变得乐观,为此他提出了ABCDE 疗法。
如何运用该疗法,第一步就是识别ABCABCDE 疗法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B,Belief,代表你对这件事的想法;C,Consequence,代表你依照自己的想法做出的行为,也就是后果; D,Disputation,反驳; E,Energization,激发。
一位朋友娜娜,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父母”,前几天,她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老师电话中说道,孩子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很好,考了九十多分,值得表扬,但是语文成绩有点下滑,希望家长能配合,多督促孩子加强语文学习,娜娜听到孩子的成绩,满脑袋被孩子语文成绩下降的坏消息占据,对老师说:“为了孩子的语文,我专门给孩子报了补习班,每天也监督孩子背诵,辅导功课,但是孩子成绩还是不好,我也没办法,我能做都做了,只能靠老师你多督促孩子。”
针对娜娜这行为,先来识别ABC
首先,就是找出A(不好的事),即孩子的语文成绩下降,
其次,找出C(后果),娜娜放弃继续和老师配合,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
最后,提出C(想法),娜娜觉得自己能做都做了,但是孩子成绩还是不行,他无能为力,从而寄希望于老师身上,而放弃与老师的配合。
从上面例子,当 A 发生后。娜娜会做出 C 的行为,是因为娜娜是习得性无助的父母,他很悲观,觉得自己尽力了,但是结果不好,他放弃继续努力,转而寄托老师的作用。
家长可以这样做:
家长每次遇到孩子问题,可以自己用本子记录事情ABC,你就可以直接看出,自己是习得性无助父母,还是乐观积极的父母,也能通过识别ABC,更好的认识自己。
第二步、反驳娜娜可以这样做,反驳自己的想法,自己已经为孩子选择补习班,同时每天也在督促孩子的学习,但是孩子的成绩还是下降,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哦对了,娜娜想起来了,孩子考试那天,感冒还没有完全好,身体还是不舒服,可能影响他的语文的发挥,他平时做题都是很好的,自己的辅导还是有效果的。
家长可以这样做:
当育儿遇到问题,可以自己搜集一下所有可能的原因,问问自己,可不可以找到其他角度看待这件事,然后把重点放在可以改变的、特定的、非个人化的原因上。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而且也是比较难实施的,一旦发现自己处于无助时候,你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打破悲观、无能为力、放弃等负面思维,训练自己积极寻找各种可能性,去打破目前困局,乐观积极解决。
第三步、激发激发,其实就是当你打破自己负面思维,如何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或者找到更有利的方向,例如,孩子成绩下降了,但不代表自己的辅导一点用都没有的,而消极放弃与老师的配合,是弊大于利的,因此,娜娜选择自己应该更多与老师沟通,如何用更好的办法提升孩子的成绩。
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挑战,但我们面对问题时,最可怕的是明知自己观念不对,但是还是以错误的观念,教育孩子,甚至怪罪孩子。
其实父母更多的应该是改变自己,识别自己ABC,你就会发现自己是悲观还是乐观,自己对待事情的看法引发行为从而导致后果,接着学会反驳自己,这一步,对于很多父母而言,都是相对比较困难的,需要慢慢推进,用本子记录每一次的反驳与做法,你会发现,其实悲观的思维,可以改变的。但你改变了思维,自然而然,激发自己去行动起来,积极寻找育儿的更好方法。
当你改变自己习得性无助的悲观想法,转为乐观,你会发现,你的孩子在你的影响下,也随之变得乐观起来,还是一句老话,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改变。
我是职妈育筱娃,育儿路漫漫,筱妈陪你一起走,如果你有一样看法或者想法,欢迎一起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