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叫活着,只不过是没有死去罢了?抑郁患者死亡与生命的意义
前天,我为一个躁郁双相情感障碍的访客做了咨询。他今年大二,刚刚从杭州旅游回来,兴高彩烈地为我讲述自己刚刚那趟旅途之中遇到各种有趣的朋友。他不断兴奋地强调自己终于找到了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朋友,他们一起聊精细的美食、酒吧里的DJ,就好象他找了一个知音一般。
从初中开始,他就没有朋友。他不会和人聊天,总是和人找不到共同的话语。别人喜欢讲的,他认为太庸俗,所以不想听;而他所喜欢谈论的,比如炸酱面里面放什么牌子的榨菜好吃,则无人感兴趣。他极度孤独,渴望交上朋友,他快速地和人认识,又快速地因为发现别人的缺点而与人断交。
当他兴高彩烈地讲自己这一趟旅程的经历时,透过那种喜悦,我看到一种恐惧。那种害怕由于这种喜悦失去而重新回来的孤独、恐惧感。
他极度的恐惧,在高兴的时候担心这种快乐转瞬即逝,在抑郁的时候害怕自己永远没有朋友,害怕孤独终老,害怕没人理解自己,害怕死亡--自己以及家人的死亡。
他害怕死亡,因为死亡意味着永恒的孤独与寂寞。当我提到死亡的时候,他的情绪瞬间从沸点降到了冰点。他起初有些愤怒,问我为什么要打断他的幸福。我告诉他,如果幸福能够轻易被人打断的话,那就不是真正的幸福,不过是镜中月、水中花罢了,镜子破了,水中落个石头,所有的幸福都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真正的幸福,则是无条件的,无论外面环境是什么样子,无论面临什么样的问题,都不可能被人破坏掉。逃避不解决问题,而逃避痛苦则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
作为一个心理治疗师,我常常会和我的访客谈论生命与死亡。因为无论是抑郁症或是焦虑症,其实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源于恐惧。而在各种各样恐惧心理与行为的背后,都潜藏着深深地对于死亡的恐惧。
一开始,会有人不适应和我谈论死亡这个话题。他们很奇怪,难道患者的恐惧、烦恼还不够多,为什么还要再去谈论生命中最残酷的问题呢?治疗师不是应该唤醒患者的希望,用希望的阳光来驱散黑暗么?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谈论残酷的死亡,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生活得更美好。死亡并不会因为我们刻意地回避而消失,我们拒绝谈论死亡,恰恰是因为我们心智还不是足够的成熟,从而可以坦然地面对死亡。
生命与死亡,是人生的两面。它们同时存在,生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死亡亦是。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就是死亡开始的时候。当我们从婴儿成长为少年的时候,那个婴儿已经死去;当少年成长为青年的时候,曾经的少年则早已经悄悄死去。
我们不断地生着,不断地死去。就象毛毛虫化茧成蝶的那一刻,美丽的蝴蝶从茧中飞出的时刻,就是曾经丑陋的毛毛虫死去的时候。因此,庄子在谈论死亡的时候,用了“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句话。
然而,对死亡的恐惧让我们焦虑无比。正如当代著名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所讲:“死亡是焦虑的原始来源,因此也是心理病理的根本源头。”
我们不知道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就如同我们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一样。我们无须刻意回避讨论死亡的话题,因为讨论它恰恰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活着。
我们是京城催眠师心理工作室,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意义,我们所做的就是帮你找到你生命中的意义,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你笑,花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