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剖析: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都认为自己老得快了?

文 / 锦虹网
2017-12-05 18:28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心理学家朗格教授指出,“老年人的虚弱、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得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关于衰老的很多思维定式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人老了,记忆一定会衰退吗?

在岁月面前,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将一个人的心理时钟倒拨20年,有可能吗?在这里,心理学将为我们发现这种“可能”。

心理剖析: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都认为自己老得快了?

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是第一位在哈佛大学心理学系获得教授席位的女性。在一个匹兹堡的老修道院里,朗格教授和学生精心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这个地方被布置得与20年前一模一样。他们邀请了16位老人,年龄都在七八十岁,8人一组,让他们在这里生活一个星期。

这一个星期里,这些老人都沉浸在1959年的环境里,他们听上世纪50年代的音乐,看50年代的电影和情景喜剧,读50年代的报纸和杂志,讨论卡斯特罗在古巴的军事行动,美国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他们都被要求更加积极的生活,比如一起布置餐桌,收拾碗筷。没有人帮他们穿衣服,或者扶着走路。

唯一的区别是,实验组的言行举止必须遵循现在时——他们必须努力让自己生活在1959年,而控制组用的是过去时——用怀旧的方式谈论和回忆1959年发生的事情。

心理剖析: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都认为自己老得快了?

实验结果是,两组老人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改善。他们刚出现在朗格的办公室时,大都是家人陪着来的,老态龙钟,步履蹒跚。一个星期后,他们的视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血压降低了,平均体重增加了3磅,步态、体力和握力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不过,相比之下,实验组,即“生活在1959年”的老人进步更加惊人,他们的关节更加柔韧,手脚更加敏捷,在智力测试中得分更高,有几个老人甚至玩起了橄榄球。

事实上,直到今天,朗格教授仍然难以解释,那一个星期里,这些老人的大脑和身体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交互。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老人在心理上相信自己年轻了20岁,于是身体做出了相应的配合。为了维持时间感,那些“活在1959年”的老人必须付出更多的“专注力”,即更有意识的“活在当下”,因此他们的改善更明显。虽然不至于“返老还童”,但这个实验至少证明了,我们生命最后阶段的衰老并非是不可逆转的。

心理剖析: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都认为自己老得快了?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她接着说,“老年人的虚弱、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得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关于衰老的很多思维定式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人老了,记忆一定会衰退吗?

脑神经科学的证据显示,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其大脑活跃程度与20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区别。他们在短期记忆力、抽象推理能力以及信息处理速度等方面的能力都不应差于年轻人。那么,到底是什么抑制了他们真实的潜能?

根据朗格教授的分析,这是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崇拜青春而厌弃老年的社会。年轻的时候,我们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永远不会老。与此同时,我们固执而轻率地认定衰老和能力减弱有着必然的联系。某天早上我们醒来,惊恐地发现自己已步入老年,这种思维定式往往极具杀伤力。当我们发现自己记性越来越差时,最现成的解释似乎就是——我们老了,而很少再去寻找其他的可能性,比如也许是我们失去了记忆的动机和意图?

心理剖析: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都认为自己老得快了?

事实上,很多心理实验都证实,一个人衰老的速度与环境暗示很有关系。与一个比自己年轻的人结婚,往往长寿;相反,与一个比自己年老的人结婚,往往短寿。社会经常规定了,什么样的年龄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否则就是为老不尊。因此一个经常穿制服的人往往不容易显老,因为制服没有老少之分,没有年龄暗示。

我们常听到连三十多岁甚至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说:“又忘记了任务,老了,老了”。这样的人正值壮年,却不断给自己衰老的心理暗示,长此以往,会加速自己的身体衰老、能力减退。

心理剖析: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都认为自己老得快了?

在小说《每个人》里,作家菲利普·罗思说:“老年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老年如同一只怪兽,吞噬着我们之前所珍惜和看重的甚至没有意识到的种种幸福。

阿图·葛文德医生写到:“高龄老人告诉我,他们最害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之前的种种状况:丧失听力、记忆力,失去最好的朋友和固有的生活方式。”我们对于衰老和死亡的恐惧,也许还比较抽象,但是丧失具体的能力和原先的生活,不管什么年纪,都会让人觉得是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情。

我们不太愿意在健康的时候思考衰老之后的事情,结果就是,在大多数人都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衰老和丧失就已经彻底包围了他们的生活。

其实,你总认为自己在加速衰老,只不过是因为给了自己错误的心理暗示罢了。当你心理感到年轻时,生理也绝不会老态龙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