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粟原创|认识人的基本心理

文 / 一粟文化
2017-10-20 05:10

一粟原创|认识人的基本心理

一粟原创|认识人的基本心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怀瑾先生对人性有着极深的洞察,亦精通现代心理学,深谙人的行为心理和人情世故。其实,人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心理问题,包括学佛修行。正因为如此,南怀瑾先生才说:“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

人活着,无时无刻不在想这思那,对一件事琢磨来琢磨去,一天到晚东想西想。但有意思的是,一般人几乎都不清楚这个心理状况;即使有人了解,但他会误以为这是正常的,人活着就该这样。这是最大的误区,也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我们人的一切问题都来源于此,包括心理、生理的健康。还有,现代人大多懵懵懂懂、浑浑噩噩,整天心绪散乱,使得心性不能归元,其原因也源于此。“如果你对此毫无觉知,就会认为你自己就是那个思考者。”而且“你的思想,你心智的内容,当然是被过去所制约的”(节选自托尔《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可怕的是,我们脑子里这些“重复和持续的思想、情绪和反应模式”又是被我们“最强烈认同的”,所以就把我们死死捆住。

在《颜渊》篇12.1章句,南怀瑾先生在讲述“静的修养”时,很透彻地分析了人的这个基本心理。他说我们人“坐在那里,心里的乱想会更多,这不是真正的‘静’。所谓‘真正的静’,要有高度的修养”。然后南先生举例说:“一面批改公文,一面听取报告,处理急务,日理万机的情形下,而心境始终是宁静的。”但我们如何能做到呢?南先生说:“要想做到这一步修养,就先要认识自己的心理,思想是这样不断的过去……”你看,无论学佛修行,还是灵性修炼、内心的修养,都得从自己心理入手,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理:“思想是这样不断地过去。”就是《新世界》说的“那个不间断的、不自主的、强迫性的思想续流”。说到这,南先生让大家做一个体会:“我们对于前面过去的思想不理它,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譬如我们所有的痛苦烦恼在哪里?我们往往知道是无法挽回的,但硬是想要把它拉回来。”所以,人们的烦怨、苦恼就是这么来的,这些烦怨、苦恼其实只是“一种与遥远的过去事件有关的强烈负面情绪,那件过去的事得以持续存在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的强迫性思考、不断地在脑海中重现”(节选自托尔《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包括人们常有的后悔心理,其实“就是已经过去了的,想把它抓回来”。

紧接着,南先生又启发我们说:“我们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来,不去管,单说现在的,‘现在’也没有,我们说一声‘现在’,这‘现在’就马上过去了。”并叮嘱:“慢慢从这一面去体会,永远保持心境的安宁。”如果我们能认识自己的这个心理状况,了解思想是既持续不断又生生灭灭,都是虚幻不实的,我们就懂得活在“当下”。就像南先生说的:“这个道理我们了解了,所以对于思想,我们不要去控制它。”懂得思想不需要去“控制”“消灭”,只要不跟随即可,你就能保持临在的状态。所以,南先生说“假使能够不去想它,心理上永远保持这份宁静”,你就能持续活在当下,长期保持内心的宁静,“心理就健康了,生理也自然健康了,这是必然的医学道理。”

【往期精选】

《论语》《大学》里的渐修与顿悟

一粟原创|认识人的基本心理

作者介绍

薛健老师,曾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山东建筑大学客座教授,国学研究专家和著名设计师。1990年代受建设部出版社委托,曾主持编写出版20余部设计与施工方面的权威手册,10余部环艺方面的专著,发表论文80余篇。

薛老师自幼喜爱研习传统文化。2010年起在矿大开授《中国传统文化概览》和《身心与静定修养》课程,深受学生喜爱。退休后任团中央传统文化德育(泾县)基地国学讲师,导读《论语》《原本大学微言》等课程。2015年以来,不断受邀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沈阳等十余城市做传统文化讲座,极受欢迎。特别是2017年四月在南京“全省企业高管国学讲座”和六月的北京“北大企业家研修班国学课程”反响最大。近十几年来,已发表过几十篇传统文化文章和研习佛法的心得,特别是撰写《为孔子平反——南怀瑾的千古一裁》一书,反响强烈,备受关注。

2017年《原本大学微言》元旦导读课的成功举办后,同学们的感悟心得分享,感染了很多人想参加课程学习。各方主办人遂邀请薛健老师分别在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广州、5月中沈阳、6月底北京、8月底上海、10月广州等地成功举办了7期导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