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细节看出教养,关系再铁也该有的“分寸感”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与人的交往有个1.2米的“安全距离”,当陌生人有所逾越,就会让人感觉不舒服。这也是人们在拥挤的地铁里,为何怒火总是“一点就着”的原因之一。
生活中,许多令人抓狂的“交浅言深”“好心办坏事”常也错在擅自跨越了对方心理上的“安全距离”。
• 对别人的隐私刨根问底,对他人的选择过度评价;
• 刚搬来的室友老来蹭饭;
• 新来的员工,跟同事不熟还总蹭顺风车;
• 关系不亲密的人总是打听“你一个月挣多少”……
孔子曾说:“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荀子在《劝学》中也讲到:“不问而告,谓之傲慢;问一而告二,谓之多嘴。”智者们的训诫,都在强调进退有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寸感”。
它很微妙,需要根据双方都认同的交情深浅和具体情境来指导言行,不一定要多么热情,也不需要刻意而为(太讲求分寸反而尴尬),懂得乘势而上,也善于急流勇退,让人感觉到舒服和安全。
换位思考,拿捏分寸
怎样才能拿捏好分寸感呢?关键在于“换位思考”,了解“人所不欲”,才能做好“勿施于人”。
找准自己在对方心里的定位。
人际关系圈大致分为亲密关系圈、友谊圈、泛泛之交圈这三类。要给自己定好位,通过彼此交往的时间、对方是否愿意交心等来判断自己处于对方哪个人际圈里,再决定自己的言行。不能过分“越界”,还傻傻自以为“关系铁”。
相处之初要宁疏勿密。
建立亲密关系要注意循序渐进。
冒昧的亲密言行只会吓跑对方。信任感、熟悉度要一点一点培养,这样亲密度才能水到渠成。
5个最基本的小细节
再铁的关系,也需要恰到好处的分寸感。这5个最基本的小细节,你都做到了吗?
❶ 与人相约,放下手机。明明在一起,对方却只顾着玩手机,此时,片刻的冷场都会让找话题的人无比尴尬。试想,当你说话、时别人却低着头刷朋友圈、有一搭没一搭地回着话,会不会有种被忽略或者冒犯的感觉?
❷ 掌握提问的智慧。学会在一段对话中适时、适当提问,让对方不觉得你“怎么问题那么多”,而是认为你在用心听并认真思考。
❸ 先让对方把话说完。不少人都有一激动就打断别人说话的毛病,全然不管别人的心情,自顾自地滔滔不绝。除非情况紧急,一般还是先听完别人的意见再说话。不仅能让人觉得被尊重,还能在不要紧的事上避免与别人意见相左而出现尴尬。
❹ 不站在自己的立场乱批评。一看到不顺眼的人、碰到不顺心的事就开始大肆批评,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表现。我们都很容易对别人指指点点,但谁又知道谁对谁错呢?保持开放心态,尤其在工作中,尝试通过他人的眼睛看世界,不要固执己见。
❺ 公私要分明。切忌把工作和私人生活混为一谈,公私不分让人生厌。懂得上班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用专业、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和同事,下班后再卸下“盔甲”和同事打成一片。
编辑: Heroine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旗下“读心研究所”(微信号:duxinyanjiusuo)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生命君开小号啦
更多脑洞大开的心理知识
请移步“读心研究所”翻牌子
(ID:duxinyanjius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