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科学系列|为什么大多数人患有“睡眠拖延症”
晚上明明困得不行,眼皮涩得睁不开,就是偏偏不想睡,辗转反侧,掏出手机刷个不停,时间一晃就半夜两点,第二天醒来顶着两个黑眼圈。这是在年轻人中尤其常见的“睡眠拖延”。“睡眠拖延”是荷兰的一些研究者在拖延和健康领域引入的一个新概念,他们认为现代人普遍缺觉的原因是人们自己拖延上床时间。他们对于晚睡的危害心知肚明,但仍然会有意地选择睡不够的生活方式。
漫漫长夜里,无心睡眠的地球人总是辗转反侧,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睡眠拖延同一般的拖延一样,与个人的自控力有显著的负相关。这意味着有睡眠拖延的人也很可能是自控力很低的人。
何为睡眠拖延症呢?
睡前拖延被定义为在没有外界因素阻止的情况下,还是不能按照计划的时间上床睡觉。换言之,睡眠拖延表现为,你每天都比你预期中的时间晚睡。明明想好要在11点睡觉,但到了11点,你又会干点别的事情,非得拖到12点才肯睡。
为何会出现睡眠拖延?
客观上, 电子产品占领了人们大量的睡眠时间,近五十年来产品的更新换代,人们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缩短了1—1.5小时。与其说不想睡觉,不如说是不想停止其他的活动。对于一些人来说,朋友圈、微博等可能显得比睡觉更有魅力。
生理上,患有睡眠节律紊乱,比如时差调整、换班工作及高速飞机均可引起生理性节奏破坏;昼夜24小时节律紊乱。
心理上,一些心理学研究者猜测,这可能是因为人们讨厌上床前必须要做的准备,而不是睡觉本身。实证的研究发现,人们对睡前活动的厌恶和睡眠拖延情况是中度相关的,一些被访谈者也报告“这些准备活动让人反感,想拖延”。
既然不算病,那对人体有没有害处?
虽说睡眠拖延不是器质性疾病,短期没什么害处,但这种主动的睡眠剥夺,却在工作生活的每个细节埋下隐患。首先,睡眠拖延会导致精神不振,影响第二天的行为活动;其次睡眠不足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力下降,削弱警觉力和判断力;最后,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健康问题。
如何对抗睡眠拖延?
你要明白的是,睡眠拖延不是病,只要放松心态、改善行为习惯,进行心理暗示就可以自我调节:
1、远离兴奋源。
朋友圈一刷不见底,睡眠不拖延才怪,入睡前不妨把手机放在距你的床遥远的地方吧。
2、心理暗示
在床上一动不动,就是有效的心理暗示,潜意识告诉了身体,你已经睡着了。室友屡试不爽,半夜叫她也睡如猪。
3、营造睡眠环境
夜深人静,柔软舒适的卧具,就能让躁动不安,久久不睡的身体很快静下来,尽快进入温柔乡。
版权申明:YUE健康系列内容,为触点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