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拖延症,5招让孩子不再磨蹭,告别拖延症!
吃饭慢悠悠不着急,写作业能等就等,办起事来拖拖拉拉……孩子的这些表现是不是常常把你激怒,而后歇斯底里地冲孩子大吼:你怎么这么磨蹭!
可是家长往往发现,“吼叫、催促”其实没有多少实际作用。
别急,那是因为你还没有深入了解“拖延症”,更没有做到对症下药。
其实,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人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
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而拖延症并不是朝夕形成,拖延的习惯有可能是从小养成的。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到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01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
(1)先天因素: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分心,这样的孩子不是故意要慢,而是生理决定;
(2)反抗心理:不仅容易分心,还容易跟爸妈唱反调,爸妈越催促他越慢悠悠;
(3)缺乏时间观念: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全,本身对时间、快慢的概念就比较模糊,这就需要家长引导;
(4)没有兴趣,责任意识不强:孩子对做的事情没有兴趣,往往会觉得乏力,无聊;
(5)受父母影响:父母起到反面教材的作用,孩子有样学样,也变得磨磨唧唧。
“拖延症”的孩子缺乏责任心,做事消极被动,做什么事都需要老师、家长的督促和监督,长此以往,长大进入社会也很难把事情做好。
02
让孩子摆脱拖延症,爸爸妈妈要怎么做呢?
(1)帮孩子建立时间意识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还没有时间观念,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珍惜时间”的故事,让他意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此外,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让他知道每个时间段应该做的事情,并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从而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2)教会孩子必要的技能
有些孩子做事磨蹭可能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不熟悉,没有掌握操作的技巧,家长可以教他们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怎样穿衣服才能更快,怎样洗漱才能不浪费时间,怎样整理玩具才能取用方便等。
另外,对于一些手部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还应当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特殊训练,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3)做个“懒爸爸”、“懒妈妈”
虽然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改掉“拖延症”的坏毛病,可是一旦孩子有问题时,又会很快地为孩子代劳。
其实,在一些特定的时候,让孩子吃点“苦头”是有必要的,如孩子不起床或做任务时磨磨蹭蹭,家长不要急,也不要去帮他,让孩子亲身体验下自然结果(如晚起床迟到,磨磨蹭蹭被老师批评等),几次以后孩子自然就会加快速度了。
(4)跟孩子说“你长大了”
不要总觉得孩子很小,什么都不懂,所以什么都不交给他做。告诉孩子“你长大了”,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孩子会很高兴,并且乐意帮你承担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长大了”。
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该担当的时候就让他担当,适当的给孩子一些“长大了”的信号。
(5)做个好榜样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对家里的家务事能拖就拖,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的孩子也多半是“拖延症”患者。只有家长做好榜样,将家庭环境打理得井井有条,才有利于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03
谨防教育误区
相信像宝妈这种情况不在少数,生活中,孩子慢吞吞吃饭、穿衣、走路,家长着急上火却一筹莫展,他们采取最多则是简单暴力的“吼”的方式。
其实,家长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不知不觉陷入了教育的误区。
误区一:不停地唠叨孩子,并且时时监督他
“快点起来 ”“别磨蹭 ”“快点穿衣服 ”“快点做手工”……当孩子的耳边一直回响这样催促的语言时,慢慢地他会觉得无所谓,依旧我形我素甚至感到厌烦,产生抗拒情绪,亲子关系也陷入了恶性循环。
误区二:责备孩子拖延,对孩子发脾气
对于孩子做事磨蹭,家长采用发脾气的办法是于事无补的。比如有的时候孩子做一件事比较慢,这时如果家长在一旁火冒三丈,孩子便会越发不知所措,做事的速度反而变得更慢了。
误区三:家长忍受不了,帮孩子完成任务
本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由于他拖延到最后,父母看不下去了就帮他完成任务。
当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孩子,在最后关头得到了帮助,他会形成依赖心理,不利于独立自主个性的培养。
面对孩子的拖延行为,父母一定要明确界限,让孩子意识到,哪些行为可以接受,哪些不可以接受,一旦孩子越界,必须要给予惩戒,以提高孩子的自律性。
以培养“准时”为例,可以给孩子一个时间限制,从现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为时不晚。
从那些做事情讲求效率者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喜欢做的事情,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免于这些令人讨厌的责任,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毫不拖延地完成讨厌的事情,其秘诀就在于,当完成一件自己感到讨厌的事情后,他们并不会立即进行下一件讨厌的事情,而是先暂停一下,给自己一个奖励。
04
建立奖励式规则
建立奖励式规则,是一个能鼓励孩子戒除拖延习性的不错方法。
这些规则的最大原则是,鼓励孩子立刻做,不论那是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事情。
同时,还要帮孩子建立“先做事后享受”的观念。
例如,先把房间整理干净,然后才能使用电脑 ;先把宠物照顾好,然后才能和朋友出去玩。
适用范围:
奖励规则所适用的范围应该同时包含 :孩子经常拖延的事情,对他们不重要但对你很重要的事情。
例如,孩子完全不在乎脏衣服是否堆满房间,但你很在乎 ;每次要和你一起出门时总是拖拖拉拉,但你却会着急到要抓狂。
其实,每家的孩子几乎都是这副模样。
但是,如果你能够先把自己拖延的习惯改掉的话,孩子也会学习你做事情的态度。
而你只要再提供一些奖励方式来取悦或鼓励他们,他们就会渐渐养成好习惯,变成一个做事情讲求效率的行动派。
若要激起孩子的行动热情,奖励的内容最好能涵盖孩子珍视的某样东西。这个方法不只适用于年幼的孩子,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依然非常管用。想想看孩子最喜欢的东西、最在意的事情。
根据统计,一般0-10岁的孩子都会喜欢以下的奖励 :
● 与父母亲相处的时间
● 听你朗读一本她最喜欢的故事书
● 得到一个他喜欢的新玩具
● 到公园或游乐场玩
● 全家人一起去郊游
● 与父母一起外出用餐
● 与父母一起享受户外时间
● 任何能引起父母注意的机会
奖励对孩子的胃口时,便能对孩子发挥惊人的影响力。
制订奖励清单:
与你孩子一起制订一份他喜爱的奖励清单,同时也让他把心中负面的、讨厌的想法一并列举起出来。
这样做的好处有 :一、有助于彼此敞开心房想出新的点子 ;二、让孩子列举自己喜爱的清单,会让他们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
例如,对五岁大的孩子,你可以这样对他说 :“如果愿意乖乖地把玩具收好,不拖拖拉拉也不闹脾气,我就让你吃最喜欢吃的饼干,或者其他你想吃的饼干。”
对十岁以上的孩子,你可以和他这样达成协议 :“如果你能在放学回到家后就立刻做功课,不再迟交作业,我就陪你去做一件你喜欢做的事情,不论你想去看电影、逛卖场、打球、骑脚踏车、玩大富翁或其他游戏、一起出去吃顿饭,就只有我们两个人。”
你和孩子可以选择奖励内容,选择你们两人都喜欢的,这是你们两人一个特殊传统的开始。
不过,不管奖励清单的内容为何,它们不应该违背方便性。
例如,当你觉得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孩子就不该期望你遵守规则,带他们去游乐园玩或逛百货公司。
家庭教育一定要讲究方法,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正确地引导孩子,即使是孩子已经形成的坏习惯,只要我们努力,也会逐渐被改正的。
关注新东方绘本馆微信公众账号:xdf-hbg,有海量学习资源可以免费领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