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那是因为你对儿童心理特征了解没到位!
爸爸妈妈们,总想给宝宝更多更多的爱,除了吃得饱、穿得暖,
宝宝的心理健康也受到更多的关注。
而孩子心理问题的频发,也让家长们警惕的同时,有点摸不着头脑……
哦吼,不用怕,十项全能的大侠老师又来啦!
当初生小儿形成条件反射时,即标志着心理活动开始发育,且随小儿生长发育而逐步发展。神经系统和环境是小儿心理发展的两个必要条件。脑发育的水平及其功能是小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活环境和教养则是对心理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外界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儿童的社会教育,儿童的情感和智能发展已有长足进步。因此,了解不同年龄小儿的心理特征,对促进小儿心理活动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出生至1岁
此期小儿的心理特征是婴儿与母亲或照顾者之间正在建立起良好的信赖感。婴儿前6个月物我不分,分辨不出自己身体和外界的区别。6个月左右能把自己母亲及其照顾者同其他陌生人区别开来,开始认生,并表现出分离性焦虑,不愿与母亲分离,还能从不同玩具中,挑出自己喜爱的玩具。经过父母,家中亲人反复的言语和动作训练,情感的传递,并依靠自己感觉器官逐步感知周围事物认识外界物体,已发展自我意识。因此成人应不断提供发展小儿视觉、听觉的各种良好刺激,要给小儿以身体上的接触,如搂抱与抚摸,经常哄逗并于其语言交流,以及给予适合身心特点的玩具等。使小儿在积极愉快的情绪中,与母亲及其照顾者之间发展信任感。
1至3岁
此期小儿的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特征是表现出明显的自主性。幼儿期小儿控制自己身体及参与环境活动的能力增强,能用言语来沟通情感,表达自己的需要,固有一定的自主性。如2岁时表现出明显的违拗性,不听从别人的吩咐或指导而闹“独立性”,爱说“我自己……”“就不……”但此时小儿对母亲依恋之情甚深,在具体解决问题和情感方面仍依赖于成人。因此,成人因势利导,教育小儿学习简单的行为规则,如区分好与不好,喜欢与不喜欢。培养小儿健康的自主性,以发展小儿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3至7岁
此期小儿的心理特征是具有进取精神及丰富的想象力。学龄前期小儿由于语言词汇的增多和动作的发展,扩大了他们的生活范围。对周围的一切产生强烈的兴趣,是小儿萌发各种思想、行为、好奇与幻想。他们会表现出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希望独自去做某些事请,但他们缺乏知识、经验和能力,常常事与愿违,当小儿创造性和努力失败时,会极力表现出破坏玩具、弄哭玩伴等。对此成人可通过游戏来提高小儿的思维活动,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规范,鼓励小儿多提问,帮助其发挥想象能力,培养小儿与各种事物有关的积极情感,如爱父母、爱朋友、爱动物等。
7至12岁
此期小儿的心理特征是发展勤奋的个性及克服自卑感。学龄初期儿童认知发展较快,初步能够逻辑地,系统地将规则应用在文化知识上,比较客观的分辨环境与自己的关系。小儿入小学后接受正规教育,学习初级文化知识,十分重视自己勤奋学习的成就,渴望从学校的学习中得到乐趣,将主要的活动方式转为学习,而不再以游戏为满足。他们集体意识很强,不再喜欢父母对他们过分地照顾,而愿意和老师、同学相处,喜欢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任务和从事活动。所以成人应适时给与他们鼓励,引导小儿自己去发现和探索问题。他们通过学习、劳动及集体活动后,情感不断丰富,同时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下,会产生团结、友爱、互助、上进心等积极情绪,并逐步形成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12至16岁
此期小儿的心理特征是确立自我认同感。青少年期小儿体格发育再次加快,个性基本形成。社交增多时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此时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已获得的知识用于社会实际生活中,让自己得到旁人和集体的认同,也就是说需要解决一个角色定位问题。因而常表现出强烈的自立要求和好胜心,并开始用新的方法来探索世界,逐渐形成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如她们常想脱离家人和家庭模式,极力寻找一个有所属感及地位的团体,不愿受父母过多的干涉等,心理适应能力明显变强,但情绪容易波动。所以。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关心爱护及正确引导,对青少年建立优秀品质十分重要,应给与正面教育和鼓励,使他们在有意义的生活中,正确的认识自己。
(九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