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搞定“熊孩子”|让人惊呼的心理学小技巧
周围越来越多的朋友已经结婚生子,随着时光的流失,朋友圈渐渐的变成了晒“熊孩子”圈~甚至很多朋友都在惊呼:“大魔王已上线!”
沟通小技巧很多时候,会发现和“熊孩子”沟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甚至会得到相反的效果。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沟通不仅仅包含语言沟通,还包括肢体沟通,眼神沟通。此时不放尝试一下肢体的沟通——“重复动作”
人往往会下意识的模拟自己认同的人的行为与动作,简单来说,当两个人面对面交流时,如果其中一个人非常认可另一个人的讲话内容,那么他会无意识的模仿对方的动作,这种行为也会让对方无意识中感知到你的认可。
当倒用这个小技巧时,就可以在对话中,尽量不着痕迹的模拟对方的一些小动作。
比如用手拄头,或者十指交叉,或者轻微点头等等,去模仿对方刚刚进行的小动作。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你正在关注他,并且在赞同他的观点,可以激起对方的沟通欲,从而对你更加敞开自己交流。
惩罚小技巧一些家长奉行“不惩罚教育”。家里的孩子做对了事得到鼓励,做错事最多是教导,从不训斥,也绝不打骂。
分享一个案例
家长使用的是“不惩罚教育”,结果孩子无法无天,刚刚小学四年级,便已经完全无法管教。家长头痛不已,找到我们寻求帮助。
我们观察后,推荐家长进行“界限分明的惩罚”,两位家长咬牙之下,终于决定向孩子说明,因为他故意砸坏了家里的键盘,所以要打他的屁股3下。小家伙怒吼不已,但是妈妈还是强忍心痛,打了小家伙的屁股三下,并且说明,今后如果再犯,照样要打。
后来家长的反馈,自此之后,“熊孩子”便经常问她“如果我这样做,我会挨打吗?”“那么那样呢?”
如果妈妈说会,则小家伙就不再会犯这样的错误。如果妈妈说不会,小家伙也未必会犯错。
在这里需要说明,绝不是推崇体罚。但是对于教育来说,家长必须适当的向孩子明确,并不是什么样的错误都可以轻易触犯。“界限分明的惩罚”意义是向孩子说明,自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负责的轻重,则由自己的行为严重程度来决定。
许多“熊孩子”之所以“熊”,正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没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概念,而这种情况来说,“界限分明的惩罚”是最为合适的教育方法。
平复情绪小技巧有时候“熊孩子”会因为一些挫折或者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放声大哭。很多时候他们的要求未必是合理的,又或者很多时候这种要求可能根本无法达到。
此时父母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就只能任孩子大哭,或者更糟——可能会训斥孩子的无理要求,当然这样的行为基本上作用都不大,孩子都会一直哭下去。
有效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抱住孩子就可以了。
不需要在抱住她/他的时候说任何话,安心的让孩子在你的怀里哭泣就足够了。
拥抱是一种“强制退行”行为,对她/他的拥抱,会让她/他返回到出生时在父母怀里的状态,由父母的怀抱提供安全感与满足感。
因此安静的拥抱往往是让“熊孩子”度过激烈情绪的有效方法——“熊孩子”如果在大吵大闹时,同样有效。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于人,又运用于人的科学,有很多可以运用的小技巧。所以不少情况下,适当的运用一些心理学,会让搞定“熊孩子”变得既轻松又简单。
以上
心理黑马已同步入驻:公众号、简书、知乎、头条、一点资讯、网易自媒体、百度百家、搜狐自媒体、微博、企鹅自媒体、UC自媒体等自媒体平台
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