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探索“医教结合”关注青少年心理,学生焦虑明显下降
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今天(27日),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复兴高级中学、上海市医学会及精神医学分会、虹口区心理卫生学会联合举办“成长路上,有您相伴”青少年心理健康论坛。论坛传出消息,虹口探索的“医教结合”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初现成效,学生焦虑明显下降。
为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大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对精神疾病的认识,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的10月10日确立为世界精神卫生日。根据世卫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说的就是身心健康,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
谈及人群心理健康问题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学界关注。本次论坛上,有专家援引研究称,2001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来自五个省、直辖市20个地区的912名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显示,有5.2%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让虹口区卫生部门、教育部门有了“关注交集”。近两年,虹口区卫计委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展了三个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分别是对幼儿园小朋友开展的“学龄前儿童情绪管理”、对特殊学校的小学生开展的“孤独症儿童的康复疗效”、对高中学生开展的“我要飞翔——青少年心理关护”。项目内容包括开展心理讲座、印制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手册、团体心理活动、个别心理辅导等。
谈及“医教结合”青少年心理项目的成效时,虹口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张建敏称,“我要飞翔——青少年心理关护”项目已完成。据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对虹口区部分高二年级学生开展的调查显示,24%的同学存在中度以上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通过项目开展,学生焦虑的比例从24%下降到6%,抑郁的比例从24%下降到了9%。项目结束半年后随访显示,未发生一例因心理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在幼儿园和特殊学校开展的两个项目还在进行中。
据介绍,“我要飞翔——青少年心理关护”项目由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合作开展,项目为期两年,自2015年8月至今年8月。复兴高级中学为试点学校,专业心理老师与学校老师合作,以心理讲座、个案辅导和团体心理游戏等形式,帮助青少年克服成长过程中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与成人不同,青少年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孤独、抑郁、自卑、倦怠、逆反、易怒、厌学、人际关系不良等。虹口区心理卫生学会理事长薛志强称,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一般可分为先天性原因和后天性原因。先天性原因包括遗传得到的个体素质、天生的性格基础、智力水平等,后天性原因有家庭环境、学习气氛,同伴引导与示范效应、自身应对压力方式不恰当等。
论坛上,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张劲松谈到,在青少年教育方面,有些家长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首先,家长要理解、同情孩子的感受,多给安慰与支持,少一些斥责和批评。其次,要教育孩子正视困难,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孩子坚强勇敢、冷静沉着的意志品质。”她特别提醒,大人要做好榜样,调整自身的心态,正确处理好自己的压力,避免把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专家也谈到,青少年出现的精神障碍与成年人相比,诊断更为困难。因为青少年的症状没有那么典型,所以作为医生要特别慎重地考虑,家长眼中所谓的“症状”到底是病情,还是孩子的正常发育历程。“也因此,当我们在制定儿童青少年的治疗方案时,会更加重视家庭成员的参与,更加重视教育与训练的治疗作用。在药物选择方面,由于未成年人的内脏器官还在发育中,我们也会选择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高的药物,治疗剂量也会比成年人低。”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史泊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