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内向的孩子是一匹黑马?心理学家的研究亮了!
妈咪读呀原创
带孩子去院里的家属体育场所玩,两三个小朋友聚在一起扔乒乓球。角落里,有一个孤零零的身影,他叫冬冬,两岁10个月。每当我们叫他一起玩,他妈妈总是尴尬地招呼他,冬冬过来和哥哥姐姐一起玩。冬冬头也不回,继续埋头自己玩自己的。
不合群,不是个例。我有一个朋友说:“不合群没事,说明有个性啊!长大就好了!”还真不是如此,合群的人性格招人喜欢,孩子情商也高。而不合群的孩子,日益走入性格孤僻的死胡同,不仅影响孩子的表达,甚至难以走上成功之路。
莉莉是我的同事,在单位她为人和善、业务出众,但她一直很困扰:不懂得如何和人交往。比如新同事到来,她除了说你好,也不知道接下来聊什么。去朋友家做客,明明想要帮忙,却不知道如何开口。接受了帮助,希望感谢别人,除了说谢谢就剩下哑口无言。
莉莉说:小时候,父母总是为自己做好一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无巨细安排妥当,反而让自己失去发展合群性格的机会。
再加上,莉莉的父母喜欢独来独往,家中鲜有客人。从小到大,莉莉只知如何与家人相处,遇到迎来送往的事情,便不会灵活应对。
孩子不合群背后,映射出父母的性格。
我有一位初中同学,他为人感性,写得一手好文章。然而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能让他和别人闹别扭。这样的人过于敏感,内心丰富,就是不懂得表达。他们习惯将情绪攒在一起,最终可能和身边的人疏远,渐渐成为“不合群”的那类人。
后来才知道,那个同学家中父母时常互相谩骂、甚至还有家暴。每当家中锅碗瓢盆又不和谐地乒乒乓乓,他就关上门,堵上耳朵,内心翻江倒海。
不和谐的家庭终究会在孩子心口留下一道疤。他们畏惧与人交往,不信任他人。
孩子不合群,要从改变父母自己开始。
试着去接纳他的性格
随着早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专家认为,性格既然如此,不要总想着去改变,而要更加珍惜。比如,那些不善言辞、交际的孩子,内心中都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天赋。父母要做的,是教会他适当表达,让他更有信心。
可以带孩子多去户外走走,去看辽阔壮美的大山,尤其是爬山。登高远眺,扩充胸襟,感受自然之美。
不能放任孩子停留在不合群的性格“小黑屋”中,在引导中尊重他的界限。比如多给他创造社交的环境。和其他小朋友家长迎来互往,让孩子邀请其他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
在女作家池莉的育儿名作《立》中,有一个印象深刻的画面,池莉描述说,女儿特别喜欢邀请同学到家中来做客,自己则负责做好后勤,烹饪美食。自己的一手好厨艺,颇受女儿和同学们的青睐。一到周末,家里就呼朋唤友,三五成群的孩子。女儿则是名副其实的孩子王,这成为池莉特别骄傲的事情。
看来,父母能做的事情很多,要改变孩子,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