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带12岁儿子4天徒步78公里,声称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文 / 佐心家长
2017-09-11 12:36

日前,一名来自四川的父亲带着自己12岁的儿子,历时4天徒步78公里,成功穿越“生死墨脱线”。

父亲带12岁儿子4天徒步78公里,声称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当这名父亲将这一段“苦旅”的照片制作成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的时候,整个朋友圈沸腾了。

不少人质疑这位父亲的做法,认为他的行为过于激进,没有考虑到儿子的生命安全问题。

“我不是疯子,我即使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也不可能拿亲生儿子的生命开玩笑。”

这名父亲勇敢的回应了网上的质疑,表示自己为了此次行程规划的安全可行,出发前1个月,带着儿子一起做功课,制定了每一天的详细计划。

父亲带12岁儿子4天徒步78公里,声称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这名父亲声称,之所以要带儿子徒步进藏,主要目的是陪伴儿子成长,培养他吃苦耐劳、勇敢、坚强的性格;同时,也算是给儿子布置的一个课堂外的暑期作业,由父亲带着他一同完成。

他希望儿子从小就能培养起吃苦耐劳、勇敢、坚强的性格;他认为,每个男孩子都应该经受苦难教育,只是因人而异,方式各不相同而已。

同时,他也提醒各位家长,不要刻意效仿,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天资不同,家长应该根据其自身特点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家长的陪伴永远不可或缺。

父亲带12岁儿子4天徒步78公里,声称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很难跟孩子进行沟通,难以进行好的家庭教育,其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我们不懂得陪伴,而是不懂得方法。

佐心家长总结:

在和孩子沟通时,我们首先要判断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应对方式。

第一种,如果孩子特别地乖,特别地听话,而且做什么事情都想让父母开心、高兴的话;

那么这个时候就要跟他的感受去联结。

就是说,去照顾孩子的情绪。孩子有什么样的情绪,我们去告诉孩子,你现在感觉怎么怎么样。比如,一个特别乖的孩子,因为忘记写作业被老师批评了,他心里有很多的自责,他很乖啊,他觉得自己给父母惹了麻烦。

所以,家长要从他的情绪入手去联结,要问他说:“老师批评你了,你没有完成作业,你是不是心里感觉挺难过呀?”这时候孩子就会觉得父母特别理解我,他都知道我的感受。所以,跟孩子的感受去联结,就是去问孩子的情绪。

第二种情况,就是有些孩子特别爱给父母讲道理,他可能读过很多书,他能振振有词地给家长讲出许多道理来,家长可能都觉得说不过他;

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和他的观点去联结。

家长可以说:“你的想法挺独特的,挺有趣的,同时我也有一个想法你可以听一听。”那么家长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孩子,然后带着那种尊重和理解去问孩子:“不知道爸爸妈妈这个想法是不是适合你呢?当我们用这种方法跟孩子去沟通的话,那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非常尊重他的,他愿意去考虑父母的想法,也可能去采取父母的建议。

第三种情况是指责,有的孩子在有压力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他更愿意用指责别人的方法去和父母去沟通,认为一切都是家长的问题。

比如,有个孩子迟到了,他会认为是爸爸妈妈没有及时喊自己起床,导致自己上学迟到的,不管他做什么没有做好,他都会觉得是父母不好导致的。

对于经常用指责的方式去沟通的孩子,我们可以和他的期待去联结。

就是他为什么要指责父母呢?是因为他对父母有期待。比如对于这个迟到的孩子,我们可以这么说:“你希望我们每天早晨都按时喊你起床,这样你就不会迟到了,是不是呢?”这时候孩子就会说:“对,我就是这么想的。”当他的期待被满足了以后,后面的沟通就比较容易了。我们就可以去和孩子继续沟通,讨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每天按时起床。

第四种,有的孩子特别爱打岔,父母跟他沟通的时候呢,他总不在状态。

比如这样的孩子上课容易走神、逃学,你问他什么,他就会说:“哦,我要上厕所。”他就跑了。那这种类型的孩子你抓不住他,你怎么样跟他联结呢?跟他谈话的时候呢,他稍微觉得这个场景不安全,父母要说我了,他可能就会找个理由溜掉,在爸爸妈妈生气的时候他就溜出去,等爸爸妈妈气消了呢,他就回来了。

对于这种类别的孩子,我们要从他最关心的事情上去联结。

比如有个孩子他特别爱玩游戏,父母一说他,他就找茬跑开。那我们就可以问他:“最近有什么新的游戏出来呀?”这时候他可能突然间就觉得父母特别理解他,他就愿意跟父母去沟通。

教育是一门艺术,家庭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大家都知道,做父母无需持证上岗,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承担这个角色了,没有人生来就会为人父母,大家都是在慢慢学习,跌跌撞撞中找到和孩子合适的相处模式和教育方式。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气馁,要耐心的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多学习多交流,也可以向一些专业的育儿自媒体寻求帮助,“佐心家长”是一家专业做“家庭教育”的机构,供各位家长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