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体适能|运动,不该成为家庭教育的盲点

文 / 少儿体适能
2017-09-01 05:06

少儿体适能|运动,不该成为家庭教育的盲点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过于关注智育而忽视体育的情况普遍存在。

有相当一些父母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有时间才可以运动;有的认为孩子学习好,不生病就行了,没必要花费专门的时间进行锻炼;有的认为要使孩子身体好,就要吃好、营养好,运动被排斥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之外。

少儿体适能|运动,不该成为家庭教育的盲点

由于父母认识上的误区,很难从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有意识地把体育作为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培养孩子的体育运动习惯在相当一些家庭中成为教育的"盲点"。

生理意义

体育是孩子赖以生存发展必需品。

儿童是人生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生长发育状况如何,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而达到健康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体育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心血管功能的改善,运动促使呼吸系统加强工作,促进儿童的骨骼和肌肉生长,提高消化和代谢功能,使神经系统反应灵敏,动作协调。

少儿体适能|运动,不该成为家庭教育的盲点

总之,运动使人的体内各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是增强抵抗力,减少、避免疾病的有效手段。对生长发育中的少年儿童来说,运动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其赖以生存发展之必需,是健康成长的动力。

心理意义

体育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与意志品质。

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和意志品质的培养,能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小时候胆子小,特别怕水。父亲狠心把他扔到松花江里,在滔滔江水的拍打下,孔令辉渐渐培养出了不怕苦的坚强意志。

少儿体适能|运动,不该成为家庭教育的盲点

无数运动健儿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体育运动激励并支持人们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去战胜类似依赖、懒惰等人性的弱点,使人的个性品质得到磨砺。同时,通过体育运动还可以缓解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压力,消除心理疲劳,释放不良情绪,得到身体的放松和心理上的愉悦。

社会交往

体育培养孩子外在形体和内在生命素质。

运动可以使人的身体强壮、健美,在培养儿童外在形体和内在生命素质,增强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方面,体育运动是其他任何教育活动都不可替代的。

学习成绩好,体育成绩差,父母满足于孩子的"主科"优秀,从不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由于从不参与课余的同伴游戏和体育活动,慢慢地与同学的交往越来越少,在同学中越来越孤立。结果,其心理出现偏差,以致影响了其他文化知识的学习。

少儿体适能|运动,不该成为家庭教育的盲点

在相当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心,这也是当代的独生子女所欠缺的。体育运动把具有相同爱好的孩子聚集在一起,在共同活动中通过互学共进去沟通情感,增加友谊;通过大家合作的共同力量为集体争得荣誉;通过个人奋斗达到理想的目标……有利于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升华,为适应未来的社会打好基础。

培养道德规范

体育可以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体育运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必须确立细致的行为规范,如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作风、体育规则。这些规范在少年儿童进行的体育活动中对其行为同样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由于这些规范是在运动中出现的,参与活动的孩子往往乐于接受。

少儿体适能|运动,不该成为家庭教育的盲点

所以说,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为少年儿童提供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行为能力、行为方式与规范,而且使他们学习到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一般规则。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尊重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体育运动对少年儿童来说,早已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简单的跑跑跳跳。现代体育观所倡导的是生理、心理、社会能力综合发展,也正是儿童成长所必需的。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首先要提高他的健康素质,所以体育不该成为家庭教育的"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