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十三次精神病医院管理学术会议:一起来聊抑郁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理卫生健康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的发生也逐年增加,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今年的主题是“一起来聊抑郁症”。8月19日,在中国医院协会全国第十三次精神病医院管理学术会议上,几位专家从几个方面共同探讨了抑郁症这个话题。下面小编就对会议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一、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重视程度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估计,全球有逾3亿人罹患抑郁症,约占全球人口的4.3%,近十年来增速约18%。长期的中度或重度抑郁症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疾患,患者可能因此无法正常工作和学习。最严重时,抑郁症可引致自杀。据统计,每年有近80万人因自杀死亡。自杀是15-29岁年龄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过去人们对抑郁症并不熟悉,而如今,抑郁在每个国家都很常见,在中国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每19个人就有一个抑郁症患者。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抑郁症不是一个可以治愈的疾病,如果没有得到科学的治疗,往往会导致预后不良、复发、甚至发展成自杀风险。
目前,我国约有90%的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专业治疗,一方面因为对抑郁症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病耻感。因此,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重视程度,会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抑郁症带来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二、加强在心理卫生方面的教育培训
如何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主题日活动是一个不错的注意,比如世界卫生组织今年的主题就是《一起来聊抑郁症》。另外,一些罹患抑郁症的名人效应,也会引起公众对抑郁症的讨论和了解,比如前不久自杀身亡的艺人乔任梁。
那么,如何从公开谈论抑郁症引出正确的认知?此时需要精神心理从业人员不断提升抑郁症诊疗的规范共识,同时需要其他部门的同道共同了解抑郁症,比如综合性医院的医生,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患者会选择综合性医院,而这些都需要学术领袖来领导。精神卫生医生参与到其他医学领域的临床诊断,也会促进精神卫生领域的发展。
最近几年,健康教育和培训都有一定进展,慢慢走出精神专科的大门,走向了综合医院。医生不再一味关注抑郁症的分子机制,还会加强普通大众对抑郁症的了解,提高大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减轻患者病耻感,并让患者更方便更及时地从社区寻求帮助。
三、提高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专业服务的能力
综合医院应担负起救治抑郁患者的重要责任。大部分抑郁患者都在综合医院看诊,而大部分抗抑郁药物处方都来自综合医院,所以综合性医院应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提高科学诊疗水平,重点是关注前来就诊患者的长期疗效,而不是短期的症状缓解。
精神专科医院应肩负治疗难治性患者的重担,比如严重抑郁障碍患者、病因不明患者、自杀倾向严重患者,长期治疗无效的患者等。同时,改善住院环境,如将原有封闭式病房改为开放式病房,或许会改善病人对精神科医院的固有印象,让患者更愿意到专科医院就诊。
四、加大政府主导、提高医疗和药物的联合研究创新能力
目前政府的重点在AIDS、环境保护、孤独症等命题,但对抑郁症的关注力度似乎不大。如果政府能将视角转向抑郁症,像重视艾滋病、环境保护一样重视抑郁症,那么会对抑郁症的防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如今治疗抑郁症的产品很多,但眼下的治疗远远不能称之为满意,因此如何提高治疗效果和起效时间,需要制药商及设备制造商的“战友”鼎力相助。
而作为战斗在一线的医院和医学院,则肩负发现抑郁症分子机制、寻找抑郁症关键靶标、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作用。同时,作为连接政府、药商和患者的纽带,精神病院的作用不容小觑。
总之,抑郁症防治真的不单单是医疗问题,需要更多学科的参与。
总结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具有迁延性,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精神病医院应扩大主导范围,让更多的人能够得到教育和培训,并对抑郁症进行正确的认识,同时,综合医院也需加强对抑郁症的学习。
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精神健康和社会融入》报告,该报告评估了亚太地区15个国家在讲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社区的进程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其中,我国排名第9位,2016年精神健康指数总分仅45.5(满分100分),这一数据也表明,精神卫生服务还任重道远,还需要各个领域共同支持精神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