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富”起来了而家庭教育不跟上,就是在把孩子推给互联网!
暑假已经接近尾声
家长是要疲于奔命的上班
能上一些暑假班的孩子还好
没有上暑假班的孩子却拥有更多的空闲的时间
很多教育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孩子时间多,无处打发
开始网上聊天,沉溺于网络游戏
面对铺天盖地的互联网信息
家长面对互联网是犯了难!
堵还是疏呢?
面对新时代,新技术,新孩子,家庭教育该何去何从!
家长的态度决定这场“拔河比赛”的胜负,让我们手足无措的不是互联网,而是富起来的教育!互联网为我们的社会包括家庭教育带来了异乎寻常的变化
家庭由大家变成小家、由穷变富
由封闭走向开放。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文道感慨
现在生活变富裕了
家庭有什么好东西孩子可以吃个够
即时满足,导致今天的孩子缺少自制力
在互联网时代就不堪一击。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则认为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一个是家庭教育,一个是社会教育。
我们在转型期遇到的问题
一是家庭不断地放弃自身的教育场所,把教育推给社会。
二是我们汲取了大量教育苦孩子的经验
但是对教育富起来的孩子
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没有太多的经验。
如何搞好“富”起来的教育呢?
李文道觉得
对于我们的孩子——新一代的互联网“土著民”而言
网络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无法割舍。
所以,即便你认为互联网是“狼”
也要让孩子学会“与狼共舞”。
因此,父母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这个时代社会转型期带来了价值的混乱
包括互联网削减了父母的权威。
在这种情况下应用领域对生活的影响越大
家庭教育就越重要。
可以开发一些亲子游戏
里面可以有一些设置
防止孩子和父母成瘾等等。
学会跟孩子一起去玩儿
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通过父母来学习我们如何来控制我们自己,来延迟满足。
我们的孩子目前大肢体运动是比较差的。
电脑游戏,手机游戏都是小肌肉动作。
所以将来虚拟现实
有那些肢体性的游戏,会更好一点。
如果说能以家庭的形式呈现的话会更好。
而吴颖惠则是把“富”养孩子的钥匙交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手上——家风是一个家庭
家族世代相传的风格和风尚。
这种家风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道德品质,道德风貌。
家风最终还要影响到家庭教育。
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有不同的追求和想法。
是家家有家风,每个普通百姓家庭都有。
家风的形成,无关乎匹夫,无关乎文化,但是关乎于德行,关乎于仁德和修养。
所以一个优良的家风是优良品德修养的前提
通过对孩子的耳濡目染,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因而,家庭的认知、格局、心胸、视野
影响着一个家庭的风气
影响整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有的时候一个家庭的不快乐影响一个孩子的不快乐;
一个孩子的不快乐,影响一个家庭不快乐。
所以这两代之间
或者一个家庭跟一个孩子之间都是双向成立的
在家庭教育的领域也是双向的
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教学相长。
家长与孩子无法分割“问题孩子”背后往往站着“问题家长”王莉萍是北师大附中校长,她认为
家庭教育是亲子关系当中无法去除的一部分。
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问题家长。
这种情况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家长他本身做的不好
孩子潜移默化就学下来。
还有一类,看家长很优秀
但是他没有重视家庭教育
所以他在亲子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起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使得孩子长“歪”了。
家庭教育分为这几个阶段:
第一,刚刚出生的小婴儿。
0-1岁是一种抚养关系。
指的把这个生理及心理上未成熟的幼小子女长大
使得他们能够生存下来。
第二,1到8岁,这个阶段还是管教,协助子女学习
教育他们明辨是非,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使得他们成为比较健全的个人。
再往后到18岁,这个阶段就是培育
帮助子女获得机会和社会活动经验
使其具备社会生存的经验和信心。
18岁之后,如果你做的好
你永远可以跟孩子一起平视着长大;
如果做的不好,小的时候他是在仰视你
18岁的时候是平视你,再往后是俯视你。
要教会孩子遵守社会规范
只有社会规范边界划清楚了
孩子才能拥有充分的自由空间。
因势利导,让他向上,向善。
还要与孩子共情,知道错误也罢
不足也罢,有他的合理性
你要基于他的起点,慢慢引导他向正确的方向行走。
所以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叫既有规矩,又能独立思考。
父母子女并非生而亲密,没有陪伴,父母与孩子就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在过去传统的家庭里
家庭常把教育权让渡给学校
很多家庭以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
所以很少有父母能跟孩子一起来学习和成长。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永新认为
一个好的家庭,对于一个人的社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家庭关系里亲子关系是一个最为核心的关系。
怎么能建立起良好家庭亲子关系呢?
家长要解决这四个问题——共读,共写,共享,共同生活——最终实现共同成长。
共读是因为只有共同阅读才有共同的语言和愿景,有共同的价值观。
共写则是因为,阅读和写作是两翼
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前行的
而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写作是真正思考的开始。
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共读、共写
即使父母生活在一起,也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全世界的家庭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
没有共同生活就不可能有共同的语言。
孩子跟父母共同生活
最根本的核心是知识的陪伴。
其实对孩子来说,父母亲最有价值的,
给孩子最重要的财富,共读,共写之外就是陪伴。
当然最关键的是共同成长。
实际上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的过程中,
本身也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
只有父母的成长,才能真正的引领孩子的成长。
在过去甚至现在都有很大的问题
很多父母亲、老师都把成长看做是孩子的事情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其实恰恰没有成人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这个非常关键。
所以共同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最好的成长,也才能真正带给孩子真正意义上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