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误区,你知多少?
近期,随着气温的上升,手足口病患儿逐渐增多,手足口病的高发季又来了。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感染最为常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夏秋季节最多。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常见的误区:
1.手足口病一定是在幼儿园里感染上的。
事实是大人也会感染手足口病毒,只不过极少出现发病,但回家之后不注意卫生,就有可能传染给孩子。所以大人也要像小朋友们一样注意卫生。
2.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或溃疡)、皮疹越多病情越重。
事实是手足口病的病情轻重程度与口腔疱疹(或溃疡)、皮疹多少无关。确实,口痛、不敢进食对孩子来说非常痛苦,有些甚至在睡觉中疼醒,这也是很多孩子哭闹的原因,并因此就诊,但这确实不会对孩子造成生命威胁(当然脱水除外)。
临床上发现,孩子们很聪明,如果实在饿了、渴了,他们也会忍痛进食、喝水,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宜给患儿不需咀嚼、容易吞咽的食物,如流质;且食物宜温冷不宜烫,避免刺激饮食。
对孩子威胁最大的是手足口病并发症——神经系统和心脏受累,通俗一点儿说就是脑炎和心肌炎,尤其是脑炎,死亡病例就是因为这些并发症。然而重症患儿的比例并不高(0.3%)而且救治成功率也很高,所以死亡率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一句话,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3.手足口病是种炎症,一定要用消炎药物(抗菌素)。
记得早些年,有些住院患儿家属会因不用抗菌素与医生辩论。实际情况是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抗菌素对病毒感染无效。只有手足口病患儿合并细菌感染时才用抗菌素。
4.手足口病有特效药。
有位妈妈给一个11月大的普通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轻,不需要住院治疗)每天分三次灌两种药,此外还要每天三次向患儿嘴里喷一种秘方性质的治疗口疮的药,弄得小孩儿一整天哭个不停,因此晚间来看急诊。这位妈妈说这是别人告诉她的治疗手足口病的特效药,不吃不行。事实是手足口病是一种具有自愈性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大部分患儿会在一周内痊愈,目前还没有老百姓想象或所希望的特效药。
宝宝在被确诊为手足口病后,日常护理和病情观察(评估)是最重要的,特别是病情观察(评估),谨记医生告诉的马上复诊的情况,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摄氏度)、反复发热、精神差、嗜睡、头痛、恶心、呕吐、反应淡漠、易惊、肢体抖动、睡眠中频繁惊跳、抽搐、肢体无力、眼球活动障碍、四肢湿冷、呼吸困难、口唇发紫、昏迷等异常情况,评估患儿有无出现手足口病并发症是手足口病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环。家长如果觉得对患儿的情况拿不准或评估不了,那就请及时复诊,让医生帮您评估并且要相信医生。
5.手足口病像水痘一样,只会长一次。
事实是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发,这组肠道病毒成员很多,其中以柯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 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它们各成员之间没有交叉免疫,所以就会出现患儿多次长手足口病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这也是为什么目前病毒检测和疫苗研发多只针对EV71这一种肠道病毒展开的原因。早在2011年国内手足口病专家就制定了《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该共识将EV71感染分为5期: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患儿出现,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死亡率高);第5期恢复期(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预防最重要,平时要注意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太阳。此外,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防病手段。我们国家已有针对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疫苗,也是目前唯一可用于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但这种疫苗只能针对EV71这一种病毒,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不能预防,具体疫苗事宜可咨询当地疫苗接种门诊。
(感染性疾病科 于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