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个孩子就有1个近视!毁掉孩子视力的7个习惯,再不改就晚了
01
前段时间,某门诊来了一名瘦弱的小男孩。
孩子妈妈说,大概半年前,孩子就开始整天眯着眼睛,喜欢凑很近看东西。起初我们觉得孩子看东西离的近是因为注意力集中的表现。
又过了两周的样子,晚上吃完饭喊孩子出去散步,他死活都不同意,跟以前判若两人。就喜欢在家里看看书、玩玩电脑。
对于家长来说,这样的孩子好带,不出门没危险,还能学好多知识,再好不过了。
孩子的爷爷奶奶都是高学历,为了让下一代也能领先于他人。
3岁开始就给孙子报各种数学班、围棋班、英语班、绘画班,为了方面,
家里利用电脑、ipad下载了很多早教片,每天陪孩子一起看,练习口才。
谁知道,3年下来,原本活泼的孩子成了“宅男”,不喜欢外出也懒得运动。不是在幼儿园,就是躺在自家沙发上看电视。
令人无法想象的是,6岁的孩子居然有800度近视了。
家长的职责是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爱与呵护。为了赢在起跑线上,超前学习只能是得不偿失。
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无疑是恶化孩子视力的元凶。
02
因为近视,给孩子带来的负担不仅是物质上,还包括精神上。
安全账
近视的孩子很容易在篮球等对抗运动中遭受危险,少不了肢体上的碰撞,极有可能镜片碎裂而划伤眼皮,更不用说高度近视容易致盲的风险了。
当近视的孩子看到这些“危险”事件,内心会建立保护自我的安全区,运动有风险,所以宁可静静呆着也不愿再运动了。
经济账
戴镜人群需要每年复查,度数变化超过50度就需要更换。大概一两年换一次,再加上使用不当发生损坏,时不时带带隐形眼镜,这一辈子,光在眼镜上花的钱就是不小的数目。
颜值账
戴近视眼镜是不会让孩子的眼睛变形的,那都是大家的一种错误感觉。
近视眼镜的镜片可视范围有限,也会让眼睛的灵活度差一些,显得有点无神、目光呆滞。
成绩账
有数据显示,同样的学习量,近视的孩子要比视力正常的孩子多付出30%的时间和脑力劳动量。由于视物不清,不仅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还让他情绪烦躁。
基因账
父母是近视,孩子就相对容易近视。对于一个七岁孩子近视几率:如果孩子父母双方没有近视:<10%;如果孩子的父母一方有近视:20—25%;如果孩子父母都是高度近视:100%。
心理账
当戴上眼镜的那一天起,就会一直陷在别人给孩子取绰号的阴影中无法自拔...什么四眼田鸡、二饼、小眼镜...说者无意,听者扎心啊!
近视的孩子和视力健康的孩子之间的距离不止差了一副眼镜,还差了一笔巨额账单。
如果没有了良好的视力,面对再美好的世界也只是模糊一片。
03
在2016年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白皮书中,有数据显示:
在我国5岁以上人群中,每3个人就有1个是近视。儿童青少年中,6-15岁的平均近视率达到46.64%。
造成近视的原因很多,特别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孩子们过早的走入课堂,户外活动日益减少,导致近视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向低龄化发展。
其实,近视前期孩子的一些小举动,预示着孩子可能向近视发展。比如:
喜欢眯眼看东西
近视是指看近处清楚而看远处不清楚的一种病理状态。眯眼时可以遮挡部分瞳孔,这样就能减少光线的散射,从而可以暂时提高视力,让自己看的更清楚一些。
当孩子读书写字时常常抱怨屋子里的光线太暗时,应考虑到其可能患了早期近视。
频繁眨眼、揉眼睛
近视有个经典理论叫模糊像刺激,就是说,眼睛在看不清的状态下,反而会促进眼轴的生长,导致近视更快地进展。这时候喜欢揉眼睛,往往提示孩子视力下降。
经常皱眉、拉扯眼角
一些近视的孩子常常有皱眉看东西、拉扯眼睛的习惯,试图借用外力来保持视力清晰。不过是暂时性的,并且长期如此,会造成更大的散光。
经常歪着头看物体
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斜视的习惯时要考虑其是否患有近视。当发现孩子经常歪着头看物体时,一定要及时纠正其看物体的错误姿势,以免使其养成歪头的习惯。
所以,我们每年都应该给孩子体检视力,建立健康档案,这样我们能及早发现孩子是不是有近视的趋势。如果一旦有,可以及早干预、及早治疗。
04
特别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孩子们过早的走入课堂,户外活动日益减少,导致近视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向低龄化发展。
保护视力最重要的还是每天坚持2小时户外活动,有效降低近视发病率及近视加深。
保证良好的读写姿势
世界卫生组织的正确坐姿标准: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胸前与桌子距离,一拳;手指与笔尖距离,一寸。保证上身挺直,颈得到很好的支撑。
合理的使用电子产品
每天看电视不要超过30分钟,不要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手机设置屏幕亮度,使它不刺眼也不太暗。适当为生活环境加湿,以便缓解眼干。
一定要多到户外运动
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学习40分钟后望远处,或闭眼休息10分钟。每周坚持14-15小时,在室外沐浴阳光,给孩子一双明亮的眼睛。
课间10分钟揉揉太阳穴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腹按、揉太阳穴,每次按摩2分钟,可起到祛风止痛、镇静安神、缓解疲劳、明目、集中注意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