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儿童肿瘤缺药:有指导原则是迈出第一步,对未来乐观

文 / 澎湃新闻
2021-11-21 18:23

11月19日晚间,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公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专门提到儿童肿瘤药物研发相关内容——儿童肿瘤患者治疗需求迫切,鼓励申请人积极研发儿童抗肿瘤药物。

“现在的政策对于药企还没有产生直接的帮助,这是一种方向性的指引。对于开发儿童肿瘤药的企业,怎么帮助你降低成本,增加你未来不亏钱的机会,这方面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指导,这仍需要各界一起努力推动。”

11月20日下午,在“我能长大——儿童肿瘤工艺科普行动”公益主题沙龙上,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北京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李治中谈及《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对儿童肿瘤药物研发的影响时,向澎湃新闻记者表达了上述观点。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最新公布的指导原则专门提到儿童肿瘤药物研发相关内容:“对于儿童与成人共患肿瘤,特别是一些在儿童发病率较成人更高的瘤种或亚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考虑到疾病危重,临床上存在迫切的治疗需求,可在成人人群中获得初步数据并显示有效性信号后,及早开展儿童人群药物临床试验。”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关于儿童肿瘤的内容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3万至于4万名儿童确诊肿瘤,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近百例新增病例。儿童肿瘤包括多种类型,如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肝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畸胎瘤等。

“儿童肿瘤患者经历的很多都是手术、化疗的方案,并没有看到在成人肿瘤经常被提及的靶向药、免疫药。很特别羡慕成人肿瘤领域在讨论100个PD-1是不是太多了,孩子们一个都没有。”李治中表示,如今儿童肿瘤的整体生存率已经能够达到80%以上,但由于一系列原因,目前复发难治儿童肿瘤无药可用、现有药物副作用显著等问题不容忽视,儿童肿瘤亟需新药。

儿童肿瘤之所以缺少药物,李治中分析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儿童肿瘤本质上属于罕见病,对于药企来说,在经济以及临床研究的困难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考量下,临床研发的优先级比较靠后;其次,儿科的临床相对来说要求更高,也更难做,在目前的支持政策下,依然存在困难。

目前,百济神州有两款药有儿童肿瘤适应证,百济神州副总裁刘焰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如果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可能从利润的角度和赚钱的角度怎么算都是赚不了钱,所以在当时引进儿童肿瘤产品的时候也是非常的犹豫,”后来中美的投资方都看到这些药物对于儿童的帮助,“就说即使不赚钱,我们也还是把它引进了。”

如何提高药企在儿童肿瘤方面的积极性,李治中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美这两年更多的政策来鼓励更多的企业来做儿童肿瘤,比如,如果你的药物有可能同时用于成人和儿童肿瘤,在成人药物上市之前必须开展儿童的实验,这是个硬性需求。另外,如果某种药为儿童开发的话,企业会享有一些市场独占权。”

李治中强调,从政策来说,需要从闭环的商业逻辑上鼓励企业进行儿童肿瘤药物开发。

对于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儿童肿瘤的鼓励政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王金湖主任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至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对以后还是比较乐观的。”

不过,王金湖强调,如何正确认识儿童肿瘤的“临床价值”至关重要,不能仅仅从发病率来考虑,也许儿童肿瘤整体属于罕见病,但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因为肿瘤离开,带来的打击是一个家庭,而如果孩子可以得到治疗、治愈,并且健康长大,他还将带来更多的价值。

除了缺药难题,王金湖在采访中还提到,儿童肿瘤在早期诊断上也存在困难,这背后不仅医生资源的问题,还有由于儿童肿瘤的发病高峰集中在三岁到五岁,这个年龄的孩子缺少表达的能力,很难通过临床询问去早期发现。另外,CT、磁共振等由于各种特点也很难成为儿童肿瘤早期筛查和诊断的工具。

王金湖表示,很多家长不清楚儿童肿瘤患儿有机会得到治愈,而错过最佳治疗机会,实际上,除了需要创新药物在内的疗法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对于儿童肿瘤还需要借助科学的信息普及,让更多患儿及早被发现,家庭减少对肿瘤的恐惧,建立战胜儿童肿瘤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