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多,检查少,聊天为主,卓正儿保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感谢很多家长的信任,他们会选择到卓正诊所来给孩子做体检,有些家长还会热情地推荐亲朋好友也过来,还有的把看诊的经历发到小X书和X音上分享给大家。
可是,有一些被鼓动过来做儿保的家长,会觉得卓正的儿保挺奇怪的。
首先,还没有看医生就要填很多问卷,这是看孩子还是考家长呢?
第二,没啥检查,没啥药,有一些地方体检常做的微量元素、骨密度、维生素水平,这里都不做,这样的体检全面吗?增加免疫力的、促进胃口的、改善营养的……这些药物都没有,能够看得好吗?
第三,门诊30分钟,主要是医生和家长在“聊天”,聊个天为什么要收这么贵的诊费?
下面我们来假设一个1岁的小朋友睿睿来做体检,爸妈体验的卓正儿保的这三怪就是怎样的,有何“玄机”。
No.1
为什么要填这么多问卷?
妈妈给睿睿约好儿保之后,就会在卓正医疗的APP或者小程序上收到第一个问卷:评估孩子能力情况「
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三版
」。
填这个问卷有什么用?
这样标准化的评估可以帮助发现孩子早期的发育迟缓,与父母自己评估孩子能力相比,这种正式评估要可靠得多,是非常有帮助的工具。
为什么要提前发给家长呢?
因为宝宝在家里最放松,而且家长可以有充足时间给孩子机会去尝试,孩子不会因为来诊所时的紧张、疲倦等影响评估。
当然,宝宝来到诊所后,
我们的护士还会对评估的项目
进行复核
。之所以需要护士复核这个环节,是因为我们发现,家长在填写问卷的时候可能对某些题目产生误解,进而给孩子做出不准确的评估,这个情况还不少见。经过培训的护士陪同父母复核,则尽可能地避免了这样的情况。
妈妈还可以在软件上记录睿睿以前身长、体重的测量数据,描绘睿睿的生长曲线。虽然在门诊的时候,护士会给睿睿测量现在的生长情况,但是之前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睿睿的生长速度如何,不知道如何使用的家长可以看下面这篇噢。
这里有一款好用又免费的生长曲线软件,家长们快来试试吧!
下面是妈妈为睿睿描绘的生长曲线。睿睿是比较小巧的孩子,他的身长体重目前在15%左右,生长速度正常,这也属于健康的状态,并不需要担心。
向下滑动查看
Bright future 就诊前问卷
在门诊的时候,爸妈还会填下面这样的一套问卷来评估睿睿成长和养育的情况。
卓正的儿保最开始并没有这份问卷,但一位妈妈说:“虽然我提出来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但是如果有些带养方法我做得不对,自己却不知道,没能提出来,医生就不会告诉我做错了,那我岂不是会一直错下去?”
我们认为说得很有道理,所以联系了美国儿科学会,获得了授权来使用
bright future的就诊前问卷
。
你可以看到,这套问卷包括日常作息、纪律管教、喂养、生活自理、安全等问题。
这套问卷可以帮助家长发现日常养育中需要留意的细节,提前准备好需要和医生讨论的主题,医生也好更高效而有重点地和爸爸妈妈交流他们关心的问题。
不同年龄段的问卷会有所不同,因为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问题需要关注。
(节选)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
有些年龄段的家长还会要填更多的问卷,例如1岁以内的宝宝体检,妈妈需要填写产后抑郁的问卷。
向下滑动查看
虽然我们是儿科医生,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只需要关注孩子。
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很高,大概为10%-16%。
产后抑郁会影响妈妈的机能,例如影响母乳喂养,导致家庭关系不和谐、带养宝宝的能力下降等,严重的会出现自杀,甚至伤害宝宝等情况。这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对于一些妈妈而言,给孩子做儿保,是她第一次有机会痛痛快快地说出自己的抑郁,得到理解。有的妈妈曾对家人说起自己的抑郁,
但是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重视。
儿科医生虽不能治疗产后抑郁,却可以帮助家人理解产后抑郁,
给妈妈们更多支持
,也能推荐转诊的资源。
很多妈妈的抑郁与对宝宝的各种担心有关,儿科医生可以解答这些困惑,嘱咐妈妈以后有疑问可以联系医生,而不是自己百度,这对妈妈也是有帮助的。
自闭症筛查问卷
如果是
18-24月龄
之间来做儿保的孩子,家长还会需要填写一份自闭症筛查的问卷。
自闭症也称为孤独症,是一个发病率高达1%-3%的发育障碍,美国儿科学会建议18月龄和24月龄,所有的孩子都做自闭症的筛查,提高早发现早治疗的几率。
自闭症的筛查可以用这张M-CHAT-R问卷来完成。
虽然填写这套问卷会要花去家长们一些时间,但是这对于全面了解宝宝的能力发育情况,日常养育情况,减少漏诊非常有帮助,也可以让医生的咨询更加有效率,更加能够帮助到孩子和家庭。
No.2
为什么那些检查都不做?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怪,为什么常规体检做的微量元素、骨密度、维生素水平,都不做呢?
简单说来就是:卓正的儿保做什么、不做什么,都需要有依据的。
做这些检查的目的,无非是排查营养性佝偻病。但
现在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后不久,就会遵医嘱每天补充400IU的维生素D
。研究发现,每天补充400IU维生素D,持续12个月,97%的婴儿的维生素D水平是在正常范围内的。
因此,
2016版《营养性佝偻病防治全球共识》中,并不建议给健康儿童常规进行维生素D水平的检查
。
婴幼儿超声骨密度检查在我国很普遍,但不论是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协会的关于儿童骨密度的指南,还是Pediatrics杂志的文章,结论都是:
正常儿童不需要做骨密度检查
。因此,卓正也不开展超声骨密度检查。
微量元素检测就不需要多说了,早在2013年,国家卫计委就发过通知:
如果不是诊断治疗的需要,不要做微量元素检查,更不能把这个作为常规体检项目
。
这些没有必要的检查,不但浪费钱,还有可能出现没有临床意义的"异常结果",引起家长们的担忧,导致没有必要的治疗。
人家都在做,但是我们不做,这其实很有压力。但是,如果没有证据证明需要做,或者有证据证明不需要做,出于对孩子的负责,我们就不应该做这些检查。
事实上,随着可靠、循证的医疗机构的不断增加,这种“不同”也应该会逐渐消失。
No.3
聊天背后的玄机
最后,我们来看第三怪,儿保门诊主要是家长和医生在聊天,聊个天还这么贵,背后有什么玄机呢?
我们还是以睿睿为例吧,睿睿妈妈有几点担心,睿睿现在不好好吃饭,一定要边玩玩具边吃,吃了一两口就不愿意吃了。另外1岁的睿睿还不会走路,连学都不想学,也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妈妈有些担心。
医生先和睿睿妈妈聊吃饭问题。你知道1岁生长正常的孩子最常见的不爱吃饭的原因是什么吗?
缺锌、积食、脾胃虚弱……都不是的,最常见的原因是:
孩子正常的食欲和进食行为的变化,满足不了家长过高的期待
。
所以,睿睿的吃饭问题,不是开一个微量元素检查,开一点锌和促进食欲的药来解决的,而是首先需要和妈妈仔细聊,了解睿睿吃饭的具体情况。
通过聊天找到真实问题所在
在妈妈填写的就诊前问卷中,医生可以看到一些线索,例如睿睿没有机会自己动手吃饭,妈妈不会让睿睿自己决定吃什么和吃多少。
医生还要和妈妈细细聊来了解下面这些情况。
进食评估
1. 儿童进食时位置是否恰当(如,是否坐在儿童餐椅中)?
2. 儿童表达饥饿和饱足的信号是否清楚?照料者是否给予了恰当回应?
3. 喂养的时间充足或过长吗?
4. 照料者是否根据儿童的年龄给予其一定的进食自主权,并且不介意因此弄得乱糟糟的?
5. 对于儿童来说,进食时的互动气氛如何?对照料者来说,喂食时互动的气氛如何(例如,是愉悦、放松的,还是紧张、匆忙?)
6. 进食时儿童是否容易被分散注意力?
7. 孩子是否一边看电视一边进食,或者是否在电视开着的情况下进食?
……
详谈后,医生弄明白的原因,妈妈也理解了睿睿。
原来,
1岁多的孩子对于玩耍、探索的兴趣超过了吃饭的兴趣,吃饭只是追求不饿
,并没有追求吃饱,所以妈妈会发现睿睿经常一顿饭吃个一两口就不吃了。
而且妈妈预期的进食量远多于1岁孩子的正常进食量,所以妈妈总觉得睿睿吃得少。
但是,如果睿睿不想吃了,但是妈妈想方设法、软硬兼施要睿睿吃饭呢,睿睿会要求边吃边玩,
甚至因为妈妈的强迫喂饭而反感
。
弄清楚原因后,医生还需要和妈妈一起讨论对策,例如做好喂养的分工,睿睿来决定吃什么和吃多少,妈妈负责到点提供营养均衡的多样化的食物。
睿睿吃一点,肚子不饿就不肯吃了怎么办?
妈妈可以通过
少量多餐
来解决,除了三次正餐外,还提供2-3次加餐的时间,利用每次进餐机会给睿睿提供营养的食品来保证摄入……这个过程大约花了10分钟,妈妈理解了睿睿为什么现在吃饭是这个状况,也心里有数知道回去该怎么做了。
妈妈还担心睿睿不会走路、不会说话。医生翻开睿睿的发育评估的表格,和妈妈聊了睿睿在家里的表现,也观察了睿睿在诊室里的表现,原来睿睿连牵手走都不愿意,但是
可以敏捷地四处爬行,还能够爬上沙发和椅子
。
睿睿虽然还不会叫妈妈爸爸,但是
能够听得懂称呼、常见的物品和简单的指令
。
医生并没有给睿睿开检查,而是告诉妈妈,孩子开始走路的年龄个体差异很大,有早到8个月的,也有晚到一岁半的,睿睿爬行能力强,体格检查都正常,很可能是
暂时的运动落后
,可以观察进步的情况,并不急于做检查和康复训练。
同样,
1岁宝宝的语言能力的个体差异也很大
,多的会讲10个词语,少的一个词都不会说,就像睿睿这样。
但是,理解能力正常的孩子,
很有可能之后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赶上来
。医生也详细和妈妈讨论了,在家里如何创造一个适合睿睿语言发展的环境,如何定期检查来观察睿睿的进步。
尽管妈妈没有问医生刷牙的问题,但是医生从就诊前问卷中看到
睿睿还没有开始刷牙
,又和妈妈讲解了刷牙的必要性和怎样给宝宝刷牙。
看到这里,你也许就理解了。
填写这么多问卷,是为了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全面和细致了解宝宝的情况
。
虽然没有做什么检查,但是细致的问诊让医生找到了睿睿“不好好吃饭”,“不会走路”,“不说话”的原因,没有开什么药物,但是医生的“话聊”让妈妈知道了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卓正儿保受欢迎的原因,也是她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科学规范的流程、医生深厚的临床功底以及个体化的诊疗。
本文审稿专家
卓正医疗陆娇、沙小丹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