跺脚、红脸,为啥口吃的孩子就是不能正常说话?

文 / 守护安安
2021-11-07 19:29

明明心里想的话都已经到嘴边了,可当真正开口的那一刻,不管怎么努力还是一个字都蹦不出来。就算能够说话,也是一个字重复好几遍才能“我,我,我”得磕巴开口,最后是自己说得费劲,别人也听得费劲。

首字难发、表达卡顿,这都是口吃的主要特征。有人说,不管原来多自信的人,只要沾染上了口吃,那一定就会变得自卑、自闭。这话虽然有些夸大,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口吃的影响力。事实上,口吃对普通人的影响可不仅仅只有语言表达这一个方面。

受口吃影响的孩子与成人无疑是不幸的,因为口吃的出现一定会打破原本平静的生活,让他们平白遭受他人的白眼和歧视。甚至自己本身还会出现其他的问题,比如这几个:

1.学习效率下降

口吃作为一种典型的语言障碍,表面上的影响仅局限于开口时语言状态的流畅,但实际上还会影响语言的习得和文科科目的预习,比如文章的朗诵会受到干扰,出现莫名的中断,再比如写作时的逻辑断层,导致作文出现结构上的漏洞等。

2.交流受限,更加深口吃情况

如果一句话要在那重复好几遍才能勉强说清楚,恐怕这样的交友方式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同。而这就是很多口吃儿童面临的现状,想交友却无法正常表达,屡屡被拒又会加重口吃情况。

3.性格孤僻而又暴躁

口吃群体的性格无疑是矛盾的,他们有的时候显得很安静,不愿意任何人来打扰,但有时又很暴躁,对家长动辄拳脚相加。可以说,口吃者的性格是复杂的,而且,如果语言情况没有得到及时改善,性格问题还会继续加重。

家住江苏常州的小旭,就是一个资深的口吃患者,他口吃问题持续了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刚上小学那会儿,口吃问题还不是特别严重,只是在偶尔说话的时候会卡顿一下,然后就又恢复正常了。所以全家人并没有在意过口吃这个问题。

但等到小旭四五年级的时候,口吃情况就变得很严重了,之前是越着急越说不出来话,现在是正常情况下也不能正常说话。原本不以为意的家长终于发现了不对,赶忙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这一检查才知道,原来孩子是难发型口吃。

所谓难发型口吃,就是口吃比较严重的一种情况。确诊后,医生建议小旭赶紧去做专业的语言干预,不然会耽误孩子以后的正常生活。但孩子的爸妈当时抱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在家多训练训练也能起作用。

但家庭的训练效果也就那样,一年能保持有三个月的训练时间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今天工作忙就先不训练了,明天单位有事再说,后天孩子一哭也就不练了。就这样,小旭的口吃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到了高中以后,小旭怕被人嘲笑,索性就不说话了,就算说话也只是一个字、两个字地蹦,外人看起来是高冷,实际的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

直到现在大一,小旭才自己做了回决定,一个人来我们机构咨询、矫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年口吃问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了,以往偶尔才能见到的口吃儿童也比较常见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和这些原因有关系:

1.大众防备、重视口吃的意识淡薄

尽管口吃问题已经存在了好几千年,大众对其也不算陌生,但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仍旧很粗浅。口吃问题了解不够深入、发生机制不明确,往往就会造成问题的蔓延,如果不及时重视,甚至会根深蒂固地存在下来。

2.假性口吃和真性口吃难辨

所谓假性口吃,指的就是一段时间内语言状态呈现口吃特征的情况,一般来说在1-2个月左右;至于真性口吃,那就是咱们熟知的口吃问题了。正因为假性口吃和真性口吃表现相似,因此很多人会难辨真假,反而耽误语言矫正。

3.语言问题不矫正,影响到其他人

口吃形成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作“模仿暗示”,指的就是儿童会因为模仿行为和暗示行为而罹患口吃。所以说,假如您周围有口吃人群或类似语言状态的人,那就得避免孩子与之有过多接触了。

口吃问题不可怕,早发现、早矫正、早预防是改变口吃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