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狂犬所咬的6岁男童,为什么打了疫苗依然死亡?
先来看几个数据:
• 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近亿人次的犬咬伤。
• 我国犬只数量达到世界之最,每年超过1200万人被犬咬伤[1]。
• 犬咬伤是狂犬病病毒主要的传播方式,99%的狂犬病病例是由犬咬伤所致。
• 狂犬病流行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病例见于亚洲和非洲[1-3]。
• 每年全世界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数大致达到5.9万,狂犬病患者缺乏特异性治疗时,其病死率几乎达到100%[1-2]。
每年的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World Rabies Day),世界狂犬病日不变的口号是:共同努力,使狂犬病成为历史(Working together to make rabies history)。一嘉医课(J-Academy)全科专栏,今天和大家通过Tinsa F等在BMJ子刊中报道的1则案例[3],来了解如何尽可能避免犬咬伤带来的致命一击。
2021年主题:狂犬病:知真相,不恐狂(图片来源:WHO)
每年有近400万人接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post exposure prophylaxis)。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经过暴露后预防,患者仍可能不治身亡。
这是一个因热性惊厥从下级医院转诊的6岁男孩。男孩无免疫功能低下等既往病史。17天前男孩不幸被一只流浪狗咬伤前额,同日已经开始接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
- 即根据WHO指南在伤口清理;
- 注射仍处于有效期内、恰当保存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一期缝合后开始注射4剂狂犬病疫苗(第0、3、7和14天)。
然而,3天前男孩开始出现呕吐、发热,但无恐水或流涎。
• 入院时患儿体温39°C,伴结膜炎体征,前额近左侧眉毛处有一3cm×4cm的缝合伤口。
• 神经系统检查示斜视、易激惹、小脑性共济失调和下肢深反射亢进,无呼吸或心脏衰竭的征象。
• 血液检查提示中性粒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无异常。
入院当天正当准备行脑部影像学检查时,患儿突发痫性发作和心脏骤停,不治身亡。尸检后通过荧光抗体染色技术,证实其大脑皮层、小脑、海马和延髓均呈狂犬病抗原阳性。
确诊前,男孩家人和相关医护人员等所有可能接触患儿唾液、黏液的人员均需接种狂犬病疫苗。而在患儿入院前数日,流浪狗死亡,脑活检同样呈狂犬病抗原阳性。
一个感染狂犬病并处于发病期的患者真实状态(图片来源:CDC)
狂犬病的历史,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4]。
犬咬伤是动物致伤中的常见类型。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狂犬病是狂犬病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脑炎或脑膜脑炎。
狂犬病属于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之一,随着我国对该病防控的加强,目前人狂犬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见于农村地区,常见于15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成人[1-2]。
狂犬病病毒的科普教育图示(图片来源:ADAM)
不是的。
除了常见的犬类,猫、狼、鼬獾、红狐、貉、蝙蝠、小狐狸、浣熊等动物也是狂犬病的宿主和传染源。
值得注意的是,当带有病毒的患病动物的唾液接触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时,或者吸入含病毒气溶胶、经口摄入含大量病毒的食物、经胎盘或器官移植等方式,亦可能造成狂犬病的传播。
不止狗会携带狂犬病毒(图片来源:CDC)
狂犬病的潜伏期多为1-3个月,但少数患者的潜伏期仅有4日,或长达19年。头颈部被严重咬伤可能与狂犬病的潜伏期较短有关[3]。
狂犬病病毒进入伤口后,在被咬伤的肌肉组织中复制。随后病毒通过运动神经元终板和轴突侵入周围神经系统,并沿神经轴突逐渐上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多种脊髓和脑部受累的神经系统表现。
狂犬病病毒的科普教育图示 (图片来源:ADAM)
具体而言,经过长短不一的潜伏期后,狂犬病患者的临床过程先后进入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等3个阶段。
(1)前驱期
患者通常以发热、肌痛和胃肠道症状等流感样非特异性症状为主,此期易误诊或漏诊。50%-80%的患者在愈合伤口周围出现发麻、瘙痒、灼热、刺痛、虫爬或蚁走感等感觉异常。
(2)兴奋期
数日后出现,主要出现神经症状,约85%的病例出现狂躁型表现,以恐水、怕声、流涎症状为主。33%-95%出现恐水这一最具特征性的症状,表现为吞咽口水、看到水或听到流水声时出现难以控制的咽喉肌痉挛,严重者可窒息[2-4]。
此外,此期患者还可以出现躁动、睡眠障碍、肌肉抽搐、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深腱反射亢进、颈强直,Babinski征阳性以及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发热等其他系统表现。
(3)麻痹期
随后患者可能进入麻痹期,表现为昏睡或昏迷,全身肌肉弛缓性瘫痪,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血压下降和严重心律失常,未经充分治疗者多在7-14日内死亡。
对于疾病的临床过程,80%以上为狂躁型(脑炎型),麻痹型则不足20%,狂躁型患者的平均死亡时间(5天)早于麻痹型(13天)[2-3]。
目前狂犬病尚无有效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因此重在预防。
狂犬病的一般处理原则:
- 伤口处理:伤口应接受彻底、有效地冲洗、消毒、破伤风预防免疫、抗生素。
- 隔离监测:标准预防措施
- 避免声、风刺激、镇静止痛、营养支持和呼吸循环支持性治疗。
除了家畜/宠物疫苗接种、全社会加强狂犬病相关教育、狂犬病流行地区常规进行预防免疫等重要的预防措施,对于所有犬咬伤患者,均需进行狂犬病暴露风险评估。犬咬伤后狂犬病暴露分级及免疫预防处置程序可参照以下2019年版《中国犬咬伤治疗急诊专家共识》中的推荐意见[1]。
表1. 犬咬伤后狂犬病暴露分级及免疫预防处置程序[1]
主动免疫预防(疫苗接种)和被动免疫预防(伤口局部浸润注射和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和处理的重要内容。对于首次暴露者和再次暴露者,我国采取的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如下表所示[1]。
表2. 我国采取的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
当被咬当日早期给予正确的处理,狂犬病暴露后预防通常有利于遏制疾病的进展。
然而,在罕见情况下,暴露后预防可能以失败告终,其原因主要在于处理程序失当,常见的失败原因包括[3]:
(1)未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仅肌肉注射而未行伤口浸润注射;
(2)未对所有伤口注射免疫球蛋白;
(3)延迟6天后才实施预防措施;
(4)免疫球蛋白注射前进行了伤口缝合。
由此可见,真正的暴露后预防失效的情况很罕见,以失败告终者主要涉及手部和面部等神经支配高度集中区域的伤口。这也可能是上述病例中6岁男孩及时接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仍不治身亡的重要原因。
此外,男孩的暴露后预防程序是否存在操作漏洞则不得而知,例如接诊者遗漏了穿透性小伤口,而未进行彻底全面的清洗消毒和免疫球蛋白注射。伤口的早期缝合也可能增强了病毒的传播,使病毒迅速进入周围神经[3]。
综上所述
1、犬咬伤是动物致伤中常见的类型,99%的狂犬病病例是由犬咬伤所致。狂犬病是犬咬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这种人畜共患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脑炎或脑膜脑炎。
2、狂犬病患者的临床过程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等4个阶段。缺乏特异性治疗的狂犬病患者的病死率几乎达到100%。因此,以主动(疫苗注射)和被动(伤口局部浸润注射和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免疫预防为主要措施的暴露后预防是防治狂犬病的重中之重。
3、然而,在罕见情况下,暴露后预防可能以失败告终,其原因可能主要在于暴露后预防程序中存在漏洞。
参考文献:
[1] 陈瑞丰, 陈庆军, 于学忠,等. 中国犬咬伤治疗急诊专家共识(2019)[J]. 临床急诊杂志, 2019,20(9):665-671.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常见动物致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 Available from: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8/07/content_5630006.htm
[3] Tinsa F, Borgi A, Jahouat I, Boussetta K. Rabies encephalitis in a child: a failure of rabies post exposure prophylaxis?. BMJ Case Rep. 2015;2015:bcr2014206191. Published 2015 Jan 14. doi:10.1136/bcr-2014-206191
[4] Koury R, Warrington SJ. Rabies. [Updated 2021 Jul 2].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1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48076/
版权信息
本文由一嘉医课编辑部负责编写或约稿。如需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未经授权使用文章内容及部分内容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