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儿厌食、便秘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文 / 妈妈香氛
2021-09-21 00:15

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故运化功能尚未健旺,但生长发育迅速,对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需求却比成人多,因此易被饮食所伤,出现呕吐、泄泻、腹痛、积滞、厌食等脾系疾病。

故云“水谷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脾先受之”。其发病率在儿科也是极高。再者,腹部正中为“总任一身之阴”的任脉通过,两侧分别依次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经脉。

此外,还有环绕腹部一周的带脉,奇经八脉中的阴维、阳维脉,阴跷、阳跷脉也和腹部关系密切。腹部还有肝、胆、脾、肾及大肠、小肠等脏器。

所以,腹部保健推拿可以通过局部的机械刺激作用使腹腔内脏腑的功能得到调整。

另一方面,通过激发经络之经气调整相应脏腑的功能,促进腹部脏腑的气血运行,进一步发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防治厌食、积滞、泄泻、便秘等儿科常见病症。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腹部的穴位手法!

摩腹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说到腹部小儿推拿手法,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摩腹了,孩子常见的积食、便秘、腹胀等问题,都可以使用这个手法缓解,而且也可以作为平时给孩子健脾胃的保健手法。

摩腹有消食化滞、健脾止泻、通便的功效。(逆时针摩为补、顺时针为泻,往返摩之为平补平泻。)

顺时针摩腹有消食和胃通大便的功效,主治腹胀、厌食、大便秘结等症。

逆时针摩腹有健脾益气、止泻的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症。

分推腹阴阳有降逆止呃、和胃消食的作用,主治伤食呕吐恶心、腹胀等症。

小儿保健多用摩腹与补脾经、按揉足三里、捏脊合用。

很多积食的孩子会出现便秘、大便干的情况。其实,这病根儿还是在脾脏上,孩子吃太多食积了,就容易伤到脾。所以古代医书《幼科发挥》里面说:“太饱伤脾”。脾脏受伤以后,消化功能就会变弱,这时候水谷精微就会积滞到肠腑,积的时间长了就容易化热。

孩子积食便秘常用穴位:推大肠300次,清补脾经(先清后补)、退六腑、顺运内八卦、按揉膊阳池各200次,按揉足三里、推下七节骨各100次、摩腹3-5分钟、搓摩胁肋、捏脊各20次。

清补脾经、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具有健脾助运的功效,顺运内八卦、搓摩胁肋能疏肝理气、调理脾胃,推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穴及推下七节骨可以消积导滞。

此外,还要配合多喂孩子喝水,多吃青菜、杂粮等等日常调护,在汗出过多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喝些稀粥,或乌梅白糖汤来帮助孩子及时补充津液。培养良好的日常习惯再配合推拿才能更好的缓解孩子的便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