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入秋,预防先行——红黄蓝幼儿园秋季保健小贴士

文 / 走进育儿
2021-09-18 00:15

秋季保健小贴士

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秋天的到来,早晚温差变大,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幼儿适应能力差,容易出现口干舌燥、感冒、便秘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呼吸道传染疾病也随之而来。因此做好各项保健措施,加强维护对幼儿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红黄蓝幼儿园给各位家长准备了秋季保育保健小贴士,宝爸宝妈们快快关注行动起来吧!

新冠肺炎

起初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传染性强。多数愈后良好,少数病情危重,甚至可致死亡。

预防措施

◆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勤通风、保持卫生安全距离。

秋季腹泻

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伴随发热,体温在37.9~39.5℃。继而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一般可持续3~9天,平均5天左右,前3天症状最严重。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3岁以下孩子可每年服用1次轮状病毒疫苗,3-5岁期间服用1次即可。

注意事项

√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更不能滥用抗生素。

√发现孩子感染了轮状病毒,建议及时隔离进行观察和治疗,特别是二孩家庭,更要注意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的孩子最易中招。

春秋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减少孩子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游乐园、室内商场、公共交通这些公共场所,由于人群密集,病毒密度相对较大,孩子很容易被传染。

上呼吸道感染

秋季气候干燥,极易引发上火,而上火则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孩子的抵抗力就会下降,这时若受到病毒的侵袭,就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服。

◆让孩子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清淡滋阴为宜。

过敏性皮炎

秋季时空气中的动物皮屑、各种花粉、灰尘颗粒大大增加,孩子很容易患上过敏性皮炎。

如果孩子皮肤脱皮症状非常明显,瘙痒难以有效抑制,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

预防措施

◆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清洁,清理卫生死角,尤其是高温潮湿的地方,防止尘螨和霉菌入侵。

◆饲养有毛动物的家庭,应及时清理动物的毛发和排泄物,减少孩子患过敏性皮炎的几率。

◆注意孩子的饮食,尽量少食用容易诱发过敏症状的食物。均衡营养,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哮喘

秋季是过敏性哮喘的高发期,一般是过敏原通过内因而发病,这是一种严重危害孩子健康的常见病,它不仅给孩子带来痛苦,而且频繁发作后会影响到孩子的肺功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预防措施

◆要避免孩子与过敏原的接触,如花粉、烟雾等,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鼓励孩子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通过锻炼增强体质。

我们应这样做

1、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的水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2、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到无证摊贩、小店或饮食店买东西吃,不吃“三无”食品,剩饭剩菜要熟透后再食用。

3、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游玩,避免接触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

5、多注意观察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到医院就诊,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6、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儿童自身的免疫力。

7、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免疫接种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8、让儿童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这对提高儿童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9、让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