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儿童肿瘤之王”……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关注儿童罕见病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意外伤害外,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儿童死亡的第一原因。其中,神经母细胞瘤(NB)被称作“儿童肿瘤之王”,是婴幼儿中最常见的一种颅外实体肿瘤。根据2014年美国对儿童癌症的统计,神经母细胞瘤新发病例占全部儿童恶性肿瘤的8%~10%。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0.1/100万(0~14岁儿童),每年新发患儿人数约为3000例,约50%的神经母细胞瘤发生在2岁以内的婴幼儿。据悉,神经母细胞瘤具有恶性程度高、疾病进展快且治疗难度大等特点,尤其是高危及复发难治的患儿,往往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随着诊疗水平的进步,在及时、规范化的积极治疗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治愈机会。9月12日,围绕神经母细胞瘤及精准治疗的机遇和进展,在神母阳光家园和病痛挑战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神经母细胞瘤社群成立大会上,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主任王焕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血液肿瘤科主任袁晓军教授等儿童肿瘤专家展开讨论。
神经母细胞瘤的体征和症状
神经母细胞瘤来源于未分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凡有胚胎性交感神经节细胞的部分,都有发生恶性的潜能,肾上腺是神经母细胞瘤最常见的原发部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血液肿瘤科主任袁晓军介绍,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异质性较大,根据原发肿瘤和转移瘤灶的部位及范围,临床表现有所不同。病理检查是诊断
神经母细胞瘤的“金标准”
袁晓军教授告诉“医学界”,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在治疗前需要多项检查,不仅是为了尽快确诊,也是为了确定神经母细胞瘤的分期和危险度等级,为医生评估手术难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她结合临床病例,提示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差异极大,容易误诊,如果孩子有骨痛、反复发烧等症状应引起足够重视。具体的诊断检查包括:(1)病理检查:肿块切除,切开活检或穿刺活检;(2)骨髓涂片或活检、基于GD2免疫细胞学检测;(3)尿检:24小时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香草扁桃酸[VMA]或高香草酸[HVA]);(4)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5)血检: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其中,病理检查是诊断神经母细胞瘤最可靠的手段,通常要用直接取得的病灶组织,切片、染色,在必要的免疫组化处理后,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将分析结果写成报告。病理检查是诊断神经母细胞瘤最可靠的手段,即所谓的“金标准”。因此确诊神经母细胞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肿瘤组织光镜下获得肯定的病理学诊断;2)骨髓抽吸涂片和活检发现特征性神经母细胞(小圆细胞,呈巢状或菊花图状排列;抗GD2抗体染色阳性),并且伴有血清NSE或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升高。此外,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同位素骨扫描和MIBG扫描等,可有助于判断患儿的分期和危险度分组,为准确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她认为,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的规范诊治,提升公众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认知,减少误诊、错诊,对于改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预后尤为重要。神经母细胞瘤的分期与治疗
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主任王焕民教授介绍,在治疗神经母细胞瘤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先对疾病进行详细分期。- 1期:21%;局部肿瘤完全切除,有或无微小残留灶,镜下同侧淋巴结阴性。
- 2A期:15%;2A期:局部肿瘤完全切除;镜下肿瘤同侧非粘连淋巴结阳性。2B期:局部肿瘤完全或不完全切除,肿瘤的同侧非粘连淋巴结阳性,对侧肿大淋巴结镜下阴性。
- 3期:17%;不能切除的单侧肿瘤超过中线,伴/不伴有局部淋巴结侵犯;或局限性单侧肿瘤伴对侧区域淋巴结受累;或中线肿瘤伴对侧延长浸润(不可切除)或淋巴结受累。
- 4期:41%;转移到远处淋巴结、骨、骨髓、肝脏、皮肤或其他器官(除4S期)。
- 4S期:6%;Ⅰ期或Ⅱ期的局限性肿瘤,有肝、皮肤和(或)骨髓等远处转移,年龄<12月。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