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那些对自闭症的错误认知!活泼的孩子一样会有自闭症!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都觉得那些患有自闭症的人就是在性格上内向,面对他人的时候不喜欢说话,将自我封闭起来。
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有些时候,那些每天都很活泼,很爱露出笑容的人,有可能是一个自闭症患者。
PART. 01
真正定义自闭症的并不是他们安静的性格,而是看其是否可以在日常的社交环境中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是社会交往障、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
这个病症也分轻重,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孤独症孩子,不同程度的孩子通常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比如说有一些自闭症人士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们一样拥有乐观的心态,脸上也会露出甜美的笑容。
这样的小朋友在父母的眼里是很正常,甚至是一个阳光健康的孩子。但是他们却没有发现孩子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不能用正确的方式与人沟通交流,又或者在兴趣与活动上很固执,有刻板的行为等等。
还有一些家长会觉得在某方面小朋友是有不好的表现,但是会认为是年纪小,很多事情还不怎么懂。
以至于家长在听到医生的建议以后,心里仍旧没有多大的重视,依旧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
本来是患有轻度的自闭症,然而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是逐渐加重。
PART. 02
那么到底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有什么具体的行为呢?知道了这些才可以更好的及时发现以及治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01. 能说话并不代表会表达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点,那就是“能说话并不代表会表达”,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两者的区别。
“能说话”是一个人能成功运用自己的发音器官发出声音、发出语言的一种基础能力;而“表达”则是用说话的能力正确地表达出心里的想法或者自己的需求;“沟通”则更为高阶,是我们能正确运用自己的表达能力,在不同的社交场景中灵活、恰当地表达。
比如说当我们问一个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他也跟着说:“你叫什么名字?”,你再问:“你吃饭了吗?”,他也跟着说:“你吃饭了吗?”
像类似这样的行为,孩子能说话、会说话,但是只是机械式地跟着别人方说你,也就是俗称的喜欢“鹦鹉学舌”。
不管对方说什么话,他们能做到的是说出一样的话,而不是根据对方的话进行思考,从而正确回应或者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心里的想法。
所以自闭症孩子不是每个人都不会说话,而“会说话”的孩子也不一定就绝对不是自闭症孩子。
02. 拥有才艺却没有社交
有一些小朋友在很多大人的眼里十分优秀,因为他们可以唱出好听的歌声,滔滔不绝地背诵唐诗,或者可以展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等等。
但是我们没有看到的是,因为自己喜欢唱,所以他们不管是什么时候都会大声唱。而不会顾及旁边的人是否喜欢,甚至是打扰到对方的休息。
拥有数学上的天赋,在课堂上会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而完全不管老师问的是否是这个问题。
自闭症孩子因为理解能力和心智能力的不足,在社交方面存在着诸多障碍。
所以家长不要以一个孩子某方面的才能就觉得孩子一定是“天才”,我们还要看他的能力是否是在恰当的情境中展现。
02. 看似“勤快”的行为可能是刻板
孩子从学校回来,看到家里的门是开着的,就会立刻走过去把它关上;平常家里的鞋子都要被摆放得很整齐,如果一旦有人把这些破坏后,就会哭闹;
甚至平常走在路上,看到人就会热情地打招呼,不管对方是否是自己认识的人等等。
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可能会认为是孩子热情主动,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是刻板,不断重复的一个行为。
因为自闭症本身有一个很主要的特征就是他们会有一些固执的兴趣和重复的刻板行为,并且一旦尝试改变他们的习惯他们很容易就爆发情绪。
比如有个孩子只喜欢用一个固定的水杯喝水,换了其他的杯子都不喝,有一天这个杯子打碎了他便开始大发脾气。
像这样的一些行为如果出现了,家长们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用科学专业的方法去干预。
写在最后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问题到底是出自哪里,如今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所以当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患有这个病之后,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去及时的给他们提供帮助。
家长们也不要将孩子的一些问题选择性地忽略,切勿错过孩子最佳的干预阶段。及时的发现,并且能用科学有效的办法干预,那么孩子的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