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患儿使用激素能否预防肾脏瘢痕形成
研究背景
肾脏瘢痕是指在感染和/或炎症反应中发生纤维化。在儿童中,肾脏瘢痕常见于伴有或不伴有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泌尿道感染(UTI)患者。尽管大多数儿童能够在抗生素治疗UTI期间消除细菌并控制炎症反应,但约10-25%的儿童会出现肾脏瘢痕[1]。在2014年发表的RIVUR试验中,抗生素治疗被证明可有效预防UTI复发;然而,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儿童肾脏瘢痕形成率无差异。
这表明除细菌感染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导致肾脏瘢痕形成,比如高级别膀胱输尿管反流、复发性UTI、年龄较大(例如,超过2岁)和西班牙裔[2],甚至炎症反应。
宿主对UTI和肾盂肾炎的免疫反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免疫反应“过度活跃”的儿童在肾盂肾炎后可能会在肾脏中过度发炎,导致形成肾脏疤痕。相反,免疫应答太弱可能导致无法清除细菌、败血症和/或延长感染和炎症,这也可能损害肾脏。
那么使用激素到底是否在这部分患者中能减少肾脏瘢痕产生?
参考文献:
Hoberman A et al. N Engl J Med 2014
Mattoo TK et al. CJASN 2016
受试者
激素(地塞米松0.15mg/kg)
vs
安慰剂
试验流程图
研究者原计划的每个治疗组包括160名可评估儿童的样本量(即完成DMSA肾脏扫描)。如果那样的话,假设α = 0.05,有80%的power可以检测到肾脏瘢痕儿童绝对比例下降10%(从15%下降至5%)。但是最终真正完成随访的为123例(激素组)和131例(安慰剂),所以本研究是underpowered。
基线资料
基线资料中大部分患儿发生泌尿道感染在2-23个月(~73%),女性居多(~92%),男性患儿中42%有包皮环切史,但基线资料中未做DMSA肾脏扫描,且患者未接受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来确定是否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
结局评估
主要终点事件是在初次UTI的5-24个月后,使用99mTc-DMSA肾脏扫描评估肾脏瘢痕形成率
激素组和安慰剂组的肾脏瘢痕形成率分别为9.8%(12/123)和16.8%(22/131) (p = 0.16),对应的绝对风险降低5.9%(95%CI:-2.2,14.1),但两组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研究者也分析了形成肾脏瘢痕的预测因素,可见下表,唯一相关的预测因素是年龄:年长儿童更可能出现肾脏瘢痕(≥24个月儿童肾脏瘢痕的几率比年幼儿童高2.8[1.3-5.8]倍)
不良反应事件(AE)
激素治疗组的儿童较安慰剂组更易出现烦躁
评价
本研究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可供今后研究参考和衡量:
基线未做DMSA扫描,未能去除已有肾脏瘢痕形成的患儿,虽然其发生率很低
基线未做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来确定是否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
失访率高,未能完成主要终点评估,以致研究效力不足
此外,99mTc-DMSA肾脏扫描如何成为评估肾脏瘢痕形成的金标准检测?
目前暂无法对比人的肾盂肾炎的肾脏影像学和病理,只能暂且从猪身上去推论。1994年Risdon等人在猪的肾盂肾炎模型中显示了99mTc-DMSA图像与病理之间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Risdon RA et a. (1994) Renal pathology and the 99mTc-DMSA imag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 evolving pyelonephritic scar: an experimental study. J Urol 152:1260–1266
By 肾世风云·老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