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你对它有足够的了解吗?

文 / 伊贝迪教育
2021-05-15 00:49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病毒们也开始活跃了起来,一不小心,孩子就中招了。

不少家长会有疑惑:为什么孩子突然发起了高烧,嘴里还有许多白色的小颗粒呢?这是得了手足口病吗?

这并不是手足口病,而是疱疹性咽峡炎,这种病和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该如何预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疱疹性咽峡炎

与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与手足口病容易混淆,因为部分手足口病患者也会在口腔内出现针尖样小水疱而形成溃疡,且两种病都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但两者还是有区别:

1、出现疱疹的位置不同。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只出现在口腔内;而手足口病大多数除了口腔内出现疱疹,还可能会在手、足、臀部等部位出诊。

2、发病风险不同。手足口病可能出现重症病例,少数可能会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疱疹性咽峡炎虽然可能出现合并细菌感染,但是很少出现重症。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 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 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如何治疗、护理和预防?


怎么治疗


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偏凉的凉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

若孩子频繁的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并发症很少。但单纯的高热也可以引起抽搐),建议最好去医院输液。


怎么护理:


降温处理:

退热处理是为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8.5度或者39度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提示: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所致,服用抗生素无效,所以不要用抗生素!

口腔的护理:

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饮食护理:

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

2岁以下的宝宝以牛奶为准,注意牛奶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冰,防止刺激宝宝口腔,增加孩子的痛苦!

2岁以上的宝宝以稀饭、米汤、面条为主,餐具要及时消毒,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

温馨提醒:

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如何预防?


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公共场合尽量少去。


看了以上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介绍,你是否对这种疾病有了更多的认识?

现在正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那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疾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