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首场儿童安全用药公益论坛(宁波站)成功举办

文 / PSM药盾公益
2021-04-08 00:10

安全用药,娃娃抓起。3月27日,2021年首场“儿童安全用药公益论坛”在浙江宁波如约举办。论坛邀请到医学、药学和医事管理等不同领域专家,就儿童发热及合理用药这一主题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儿童是特殊用药群体,由北京药盾公益基金会主办,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和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支持的“儿童安全用药公益论坛”已经成功举办3年,至今沉淀和积累为品牌学术项目。

药盾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明霞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论坛中专家的精彩报告和深入讨论,引发业内和社会更多思考,以促进儿童的安全合理用药,为儿童群体办实事、办好事。


论坛由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副院长邱海燕主持。她表示,希望通过临床与药学专家的联动协同,共同探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临床诊疗与用药经验,提出新方法,碰撞新思维,让更多同道关注儿童用药安全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儿童发热的鉴别诊断及处理


发热是儿童就诊时的常见症状。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儿童发热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PICU/急诊科副主任杨子浩介绍了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冠肺炎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区别(总结如下表)。他强调,对于发热患者,应注意反复、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评估新冠肺炎感染风险,对于疑似病例要做好防护隔离措施。

表-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冠肺炎的鉴别诊断

在儿童发热的药物治疗方面,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二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儿科解热镇痛药合理研发的思考


近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手性药物中,单一对映异构体药物要多于消旋体。那么药物的手性拆分是药物研发的必然选择吗?

杭州市儿童医院药剂科主任严俊认为,手性拆分会导致药品成本增加,应该从单一对映异构体的药效特性以及经济学因素综合考量,不可盲目。

然而,单一对映异构体的价格远高于消旋体,在研发和选择药物时,还应以患者为中心,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进行考量。如果一些同类药物的疗效相近,则选择成本-疗效比值最小的药物治疗方案是合理的。

儿童解热镇痛药布洛芬的两种对映异构体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退热、抗炎、镇痛作用。左旋布洛芬在服药后即发生手性转化,转化迅速且效率高,转化后右旋异构体的达峰时间与口服右旋或消旋布洛芬相近;同时,左旋异构体能够储存于脂肪,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研究还显示,消旋布洛芬与右旋布洛芬的疗效无显著差异。基于手性拆分成本的药物经济学考量,消旋布洛芬仍是儿童解热镇痛药的推荐选择。



NICE指南更新解读:5岁以下儿童发热的评估和初期管理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应小明解读了由英国国家优化卫生与保健研究所(NICE)发布的2019版《儿童发热疾病的评估和初期管理(5岁以下儿童)》指南。

危重疾病风险评估NICE指南从症状与体征、活动、呼吸、循环等方面进行评估,采用交通信号灯系统将儿童发热的危重疾病风险分为低危(绿灯)、中危(黄灯)和高危(红灯)。对于非儿科医生,如果发现患儿有任一“红灯”症状但无生命威胁时,应紧急转诊至儿科医生;如果发现患儿有任一“黄灯”症状但尚未确诊,需告知家长或护理人员,并转诊至儿科医生以进行进一步评估。

药物退热对于≥2月龄的儿童,如果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不舒适和情绪低落,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对于≥6月龄的发热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儿童安全用药四原则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林光勇在会上分享了儿童安全用药的四大原则。

药量不多也不少: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全,一次给药的剂量发生错误,就可能导致毒性或治疗失效,因此每次服用的药量应力求精确。在给患儿喂药时,可使用精确的量具或喂药器,正确量取。

专用药剂效果好:选择儿童专用剂型,可以提高儿童的用药依从性。儿童专用药剂一般不苦,便于喂药,通常还附有专用的量具和喂药器,便于精确掌握用药剂量好。

用药标示看仔细:给儿童用药时,应注意核对药物用法执行单上的患儿姓名、药品种类和数量、用法用量和用药频次,注意药品的保存方式和用药注意事项。如有疑问或不清楚,应立即询问药师。

合理选药最重要:药品种类繁多且具有不同的药理和药代学特性,在为儿童选用退热药、抗菌药、止咳袪痰药等药物,应根据医生指导合理选用。


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


本次论坛,与会专家围绕“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促进儿童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展开讨论。

余姚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袁圣福分享了所在医院保障合理用药的措施,即通过药事管理、处方点评、绩效管理等制度,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输液等的处方,促进合理用药。

奉化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邓素翰作为临床医生,强调应该通过科室会等的固定业务学习模式,不断更新临床合理用药知识;还要在日常查房和病例讨论中,及时修正不合理用药;对于临床应用较少的药品,临床医生应加强与临床药师的沟通,共同决策药品的用法用量。

宁波市第一医院临床药学室主任陈江飞从行政角度进行了发言。他表示,加强信息化管理是推动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宁波市计划在医疗机构推行使用的药品处方管理系统主要包括3个模块——处方前置审核、合理用药监控、事后处方点评。3个模块将实现对药品处方进行全方位管理。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药剂科副主任王瑛特别提到了儿童用药时根据体重计算用量的问题。她提到,儿童的体重变化很快,时隔几个月就诊,体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儿童用药,一线药师每次都会在儿科患者来取药时询问患者体重,确保剂量准确。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医务科副科长叶家兴谈道,在采用处方点评与绩效管理制度时,应考虑不同科室的实际用药情况。以抗菌药物使用为例,对于严重感染患者较多的科室或者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科,其抗菌药物使用量往往较高,可能会超出医院预设的阈值,但也并非是不合理用药,所以在进行管理时不能“一刀切”,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主任朱利华最后总结道,药师服务模式的转变对于促进合理用药非常重要,很多医院已经推行了临床药师下病区、药师门诊等制度。儿童用药具有其特殊性,希望能够通过药师服务模式的转变和药事管理,切实推动儿童的安全合理用药。


观看论坛直播请打开此链接:https://www.sciconf.cn/m/power/register/512?type_id=3940&type=1&lang=cn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