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觉磨牙,真的只是肚子里有虫子吗?

文 / 大白熊孩子
2021-04-02 09:12

说到小孩子睡觉磨牙的事情,我想很多家长即使没有见过,也听说过。我曾经问过几个家长对这个事情怎么看,他们基本都认为“这是有蛔虫了”“有虫子了,得吃点药了”,真的这么简单吗?孩子睡觉磨牙,真的就是有了寄生虫吗?

磨牙这个事情,还真的是个病,医学上叫做“磨牙症(bruxism)”,是牙在无意识状态下承受一定强度咬合力的同时,下颌作一定节律的运动或表现出较大运动倾向的现象。

这是一种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征性表现为下颌肌肉的间隙性等张性收缩,并伴有规律性的咀嚼似动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人群,以儿童和年轻人多见。可分为三型:


磨牙型:常在夜间入睡以后磨牙,又称为夜磨牙。

紧咬型:常有白天注意力集中时不自觉地将牙咬紧,但没有上下牙磨动的现象。

混合型:兼有夜磨牙和白天紧咬牙的现象。

但是,磨牙症的病因可不是那么简单的,绝不是一句“有虫子了”能涵盖的。很多原因都可能造成磨牙。

1.牙齿咬合因素

咬合关系不协调被认为是磨牙症的一个主要因素,包括错牙合、缺牙、牙齿缺损或过长、单侧咀嚼等。正中牙合或侧向牙合早接触是最常见的磨牙症始动因素。

在换牙期,大部分儿童由于咬合关系不协调,致使上下牙齿不能很好地吻合,于是患者常会出现一种下意识的意念,想使多数的牙齿紧密接触。在熟睡中,这种白天的意念就会变成咀嚼肌痉挛和收缩而引发夜间磨牙。

2.神经因素

有的研究认为,夜磨牙症是睡眠障碍中的一种表现,它的出现和睡眠中的轻度觉醒异常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化学方面的研究显示,磨牙症的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介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异常改变有关。

3.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紧张也是导致磨牙症的原因之一。情绪紧张、过度疲劳、思想有压力,或者儿童白天玩得过于兴奋或过度紧张等,都会造成晚上不能平静入睡,即:入睡后虽然大脑皮质的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但仍有一部分处于兴奋状态,致使咀嚼肌收缩而发生磨牙。

4.全身因素

肠道寄生虫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不平衡、过敏性疾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尿酸增多症、甲亢、膀胱应激症等都有可能引起磨牙症。当儿童积食、消化不良,使胃肠道内的细菌所分泌的毒素吸收后刺激到大脑皮层,使其兴奋或抑制过程失调,造成夜磨牙。

5.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儿童期的磨牙症往往持续存在,遗传因素不可忽视。


长期磨牙会导致很多危害:


1.牙齿异常磨损:牙齿外形破坏,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锋利的边缘,有可能会造成颊粘膜、舌头的咬伤。

2.牙齿冷热敏感:可能会造成牙釉质的损伤,牙本质暴露,吃冷、热的食物时会出现疼痛。

3.牙周损伤:长期的磨牙会造成牙齿周围组织的损伤、牙尖折断、牙髓炎等,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4.颞下颌关节紊乱:夜间磨牙可产生巨大的咬合力,从而使颞下颌关节承担了过大的负荷,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5.面痛由于用力过度,磨牙症患者常表现有咀嚼肌疲劳、压痛、功能异常及肌肉紧张性疼痛。

6.头痛:磨牙还可能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晨起时的头痛。

磨牙的危害这么大,当然要重视了,所以及时就医是必须的。在就医之前,家长应该对孩子磨牙的症状进行认真观察,这样才能把症状详细准确的告诉医生。毕竟,就诊的时候没法等孩子睡着啊。

由于导致本病的原因和寄生虫的感染以及缺钙有关,所以临床上往往会主要检查寄生虫以及血清钙含量。家长可以在就诊时用清洁的盒子装少许孩子的新鲜粪便,带到医院去进行化验。



本病不难诊断,治疗也有很多方法,主要以减轻磨牙给牙齿咬合面带来的破坏、减轻肌肉关节的症状为目的。原则是阻断病因,减少损害。比如,确实有心理因素的就要消除他的紧张情绪,牙齿咬合关系不良的则可能需要正畸治疗。如果确实检查出虫卵,则应该药物驱虫等等。


儿童症状较轻时,可不做处理,注意休息。父母平常要注意调节孩子的饮食生活规律:

1.缓解压力,放松心情,调整心态。白天避免玩得过度兴奋,睡前少看刺激性电视剧,并尽量放松自己,尤其是在入睡前。可以适当的做些体操、泡泡热水澡、听听轻音乐等。

2.避免兴奋性食品。如含有咖啡因等饮料或食物,像咖啡、巧克力、可乐等,并改善睡眠环境。

3.日常饮食中应注意补充钙质,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定期驱虫。

4.热敷上下颚,可松弛咬合肌肉,也可减少头痛的机会。

5.保持正确姿式。弯腰驼背也会导至磨牙。

6.睡前一定要刷牙,晚饭不要过饱。

7.白天时让嘴巴保持在健康的休息状态,即让牙齿维持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