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俩总爱啃指甲,可体检并无异常!妹妹无意间的话医生找到病因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小习惯让家长感到非常苦恼,比如啃指甲,吃手指。家长们往往是“十八般武艺”用尽,最后却收效甚微。
近日,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来了这样一对特殊的姐妹花。姐妹俩有着粉嫩嫩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很是惹人喜爱,可当低头看向她们的双手时......
“他们都不喜欢我,
不想跟我玩!”
姐妹俩有一个共同的坏习惯——啃指甲。她们的手指甲总是被自己啃得乱七八糟,凹凸不平。母亲李女士(化名)为此感到非常苦恼,担心会不会是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于是多次带姐妹俩去医院进行检查,可结果都是“正常”。思来想去,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女士带着两个女儿来到了市九院儿童保健门诊杨敏红医师的诊室。
刚进诊室的时候,姐妹俩到了陌生的环境,都怯生生的,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时不时会啃起指甲。杨医师见状,一边拿起小玩具给她们玩,一边柔声细语地慢慢引导,用聊天的方式耐心地与患儿及李女士沟通。
“姐妹俩在幼儿园里就不愿跟人说话,也不愿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李女士面带愁容地说起姐妹俩在幼儿园的情况。
这时候,妹妹总算开口了:“我听不懂方言,小朋友都说我是个外地人,他们不喜欢我,不想跟我玩。”
“4岁孩子怎么会自发形成这种想法呢?”杨医师渐起疑惑。
随着交流的深入,杨医师慢慢发现了症结所在。原来,李女士和丈夫在日常沟通交流时,会在无意中说出一些因自己是外地人而受不公正对待的言语,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们的心理和认知,让他们也产生了这种想法。
重视家庭教育,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杨医师介绍,家长这种无意识的言语,带给孩子的影响却极其深远。它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很大影响,让孩子在学校里不愿融入集体,甚至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这种不健康的心理、自卑和人际交往的压力,让孩子只能选择用咬指甲这种行为去释放,从而获得安慰感。
像文中这对姐妹花产生的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科学的解决,就不仅是咬指甲了,还会影响当下学习成长,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严重的会发展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首先要重视家庭教育,需知言行举止对孩子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父母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多带孩子外出游玩或陪伴孩子做游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一种放松的环境中慢慢改变焦虑心理。需要强调的是,父母一定不要大声呵斥孩子的不良行为,以免加重孩子心理负担。此外,家长还应该重视孩子的日常饮食,多给孩子补充维生素,均衡营养,满足孩子成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杨医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孩子咬指甲是有原因的!
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生理和心理两大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主要可能是缺铁或缺锌引起的异食症状。这种情况下,儿童可能会吃一些如指甲、头发或泥巴等非食物性的东西。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锌缺乏及铁缺乏。
相较而言,心理原因就比较复杂了,焦虑、抑郁、压力和陌生环境等均有可能引起儿童咬指甲的行为,而部分儿童也可能是模仿其他人咬指甲而形成的不良习惯。
如何纠正孩子咬指甲的行为?
1.有些突然出现频繁咬指甲的儿童,可能与儿童遇到某些有压力的情景有关,家长需要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儿童会出现症状,帮助儿童化解相关的压力之后,症状便会自行消退。
2.部分从小就有咬指甲行为的儿童,他们的纠正时间会相对较长。对于这种儿童,家长要更有耐心,不可采用打骂、嘲笑、讥讽、恐吓等方式,这样做会使孩子的情绪更加紧张,甚至产生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家长平时应该多给孩子心理上的关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陪伴孩子参加亲子活动或体育锻炼,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焦虑的因素,用积极方式逐步转移孩子对咬指甲的注意力。
3.定期给孩子修剪指甲,可以拍照让孩子自己对指甲修剪前后进行对比。小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在指甲上涂点柠檬汁、醋等有怪味的食物,让其在咬指甲的同时吃到这些食物,从而产生对咬指甲的厌恶情绪,以达到纠正的效果。在秋冬天,可以让小孩戴上手套,也能减少咬指甲的频率。而当儿童正在咬指甲的时候,可以用一些需要手部参与的活动(比如搭积木,画画等)来转移注意力,从而让儿童停止咬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