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观察体征?治疗方法是什么?怎么预防发热?

文 / 微知育儿知识
2020-12-04 09:55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体征(疾病在体表的表现)区分疾病的轻重缓急。如发热却四肢冰冷,尤其是婴幼儿出现此类症状常为高热抽搐的先兆。这时应注意散热,采取降热措施,绝不能再加被穿衣,否则等于火上浇油,弄不好就会出现抽搐;如发热伴呕吐,或一阵阵哭吵不安,婴幼儿常表现突然尖叫,绝大多数是腹痛的表现,如按压腹部可使哭吵更甚,此时就要想到肠腔发生阻塞或肠蠕动过快,腹胀很厉害等等。因此,当小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必须仔细观察,必要时立即去请医生作进一步检查;当发热伴咳嗽,或出现鼻翼煽动等气急症状时,很有可能是肺炎,应该去医院检查治疗。对持续1周以上或发热反复发作者,家长更应注意小儿的体征变化,比如有无关节痛、皮疹、出血等,可及时供医生诊治参考。

治疗。一般发热可在家里处理,但注意在尚未查明病因之前不必急于应用退热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无论是高热还是低热都可采用物理降温,在家里可用冰袋、冷毛巾在小儿额部湿敷,也可用30%~50%的酒精(一般消毒用酒精的浓度为70%,可加水稀释)在四肢大关节、腋下、额部、太阳穴处擦浴,使体温向四周散发,达到降温目的,但避免擦胸或腹部。动作要轻快,以防全身受凉。

一般情况下,如体温在38度左右(肛表温度)不必用退热剂,当持续高热385度以上时,可适当应用退热剂。退热剂须根据不同年龄、体重给药。常用药物有小儿退热片、婴幼儿可选用“退热灵”灌肠剂等,但不宜多用或反复使用,必要时6小时后可重复1次,6个月以内婴儿及体弱儿慎用。要避免服药后发汗过多,并应多饮开水或食较淡的蔬菜汤、水果汁,补充损失的水分和盐。多饮水使小便增多也可促进体温下降。

凡感染性发热应在医生指导下查明原因后使用抗生素。一般家庭可备些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片等中成药以对症处理。

预防。增强小儿体质是预防感染性发热的关键。要使小儿体质健壮,除了饮食调节外,还需注意体育锻炼,如多去户外活动,接触日光和新鲜空气,或坚持进行各种体育活动。